学院路街道,常住人口超22万,海淀区第一人口大户。人多,意味着事儿多,诉求也多。12345热线数据也能印证——2019年至2022年,街道诉求受理量从5000余件,增长至近2万件。

诉求量持续攀升,成绩却在稳步提升。近3年,学院路街道在全市接诉即办排名分别位居第52名、第20名、第10名,街道干部既感慨又振奋。要知道,2019年6月,学院路街道曾被纳入“治理类街乡镇”。

从接受市级督导,到跃升进位,再到退出“治理类街乡镇”,学院路街道仅用14个月就完成了“逆袭”。法宝是什么?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郑鹏分享了这个故事——

天气变暖,海淀区逸成体育公园里迎来一拨又一拨锻炼的居民,有的静静跑步,享受独处的慢时光;有的家长带孩子打球,感受出汗的痛快淋漓。“这儿开放前,我们附近的大公园只有东升八家郊野公园,还要坐两站地,现在下楼就能散步。”天气好的时候,62岁的李梅都会在公园里走上几圈。

时间拨回到3年前。因为拆迁甩项遗留,这片地闲置了十余年,私搭乱建、无照经营、黄土裸露等问题突出。

“大风天一吹,隔壁楼上居民家里的窗户没法开,全是沙土。”逸成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秀清回忆,那时候,没少接到居民的投诉。想整治,涉及多个部门,别说社区,就连街道也调动不了这些部门。

2019年,学院路街道启动“吹哨报到”机制。一声哨响,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委、区规自分局等部门应声联动。取缔无照经营、拆除违法建设、封堵开墙打洞、清理垃圾渣土,为后期优化提升腾出了空间。

随后,学院路街道对空地进行改造,1.2万平方米的逸成体育公园建成,而且划分了网球场、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等活动场地,同时还建了社区文化舞台,安了健身器材等设施,开辟了儿童活动区域。

闲置土地资源被激活,补齐了社区服务功能短板,极大地服务了周边居民。

今年开年以来,逸成体育公园又有了两个新变化,一是公园新开了西门,旁边的居民刷卡就能进园遛弯儿;二是公园加装了声屏障,楼上不再担心噪音。

这背后,社区没少下功夫。以往,逸成小区虽然和体育公园只有一道墙的距离,居民想来健身只能绕路走到东门。随着疫情防控进入“乙类乙管”,“多开一个门”被纳入待办事项。

不仅要开门,安全管理也要跟上。“外人不能随便通过这个通道进小区。”张秀清说,最后进出西门的规矩定下来了,居民从小区进公园可以刷门禁卡,但从公园回小区必须人脸识别。(@北京日报 记者 任珊 饶强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