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清朝时期。

桃林村,背靠大山,山上种植着世代所传下的桃树,其中最有名的是在桃山上有一颗桃王树,这颗树有百年多的树龄,树干一个成年人双臂合抱都无法完全包围起来,可见这颗桃王树有多么稀有。

桃林村整个村子中的村民都靠着桃山的收益维持生活,桃树一年也只能收获那么几次,只能维持村子中的村民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子里的村民为了生计,在家中养了些家畜,但一个不富裕的村子里的村民贫富虽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依旧存在着比较困苦的村民。

刘木修就是村中一个比较困苦的村民,他小的时候,父母就因为生病去世,家中的房子也抵押出去还了借来的药钱,刘木修也因此成了个无家可归的孤儿。

刘木修从自己父母去世后,是被村中的里正养大的,刘木修从小就跟着里正上山修剪桃林。刘木修在每天随着村民到桃林中修剪桃树,为桃树翻土、浇水、施肥,村民们也把刘木修的行为看在眼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一天天过去,村中的村民知道刘木修是个勤勤恳恳、老实能干的人。在刘木修成年后,里正就为刘木修分配了一个单独的房子,并为刘木修牵线,与村中邹家女儿成了亲。

邹家人是看着刘木修长大的,对刘木修的为人处世,颇为了解,自己家的女儿也没有反对,相信他们能够过好自己的生活。

刘木修与邹氏成亲后,两人幸福恩爱,邹家人见此,也是放下心来。次年,邹氏为刘木修生了个儿子,刘木修为儿子取名为刘三,请木匠为自己的儿子做了一个木制摇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木修在村中主要工作是管理、修剪桃林,成年之前是跟着里正生活,家中的房子都是里正帮忙请人搭建的,只有一家屋子与一个厨房。

刘木修现在有了儿子,又刚刚搬出来,家中没有多少钱财,但为了儿子长大后能够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刘木修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去村中的木匠家中学习一些木匠活计。

木匠也乐得自己这里有一个免费帮忙的人,于是每天就教给刘木修一些技巧,刘木修断断续续学了一年后,就买了一些木匠干活的工具,每天巡视完桃林后,就到深山中取些树枝,在家中尝试着制作一些简单的器具,比如凳子、桌子、椅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刘木修的一次次实验,木匠活,越来越好,村中的木匠出村建房时,也会带着刘木修,分给刘木修一些钱财,刘木修对建造房屋,渐渐熟系了起来。

刘木修的儿子已经三岁了,刘木修也开始准备为自己的儿子盖一间房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木修为自己儿子盖的房子越来越完善,只差一块木板就盖好了,但家中的木材没有了。

刘木修见天色还亮,就拿着自己家的斧头,去了深山中,取些木材,在刘木修回来的时候,遇到野兽追击,坠崖身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氏夜里见刘木修还没有回来,于是请村中人上山寻找刘木修,第二天天在一处悬崖下找到刘木修的尸骨,村中人为刘木修办了丧事。

时间流逝,刘三也已经十六岁了,刘三从桃山中回来,见村头坐着一个老太太,无人搭理,刘三就把她背回家中,到家后,刘三感觉后背不对劲,转头一看自己背着的却是一块染着些许血迹的老旧木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板上还有一节衣物,邹氏看到后,顿时泪流满面,原来这是刘木修几年前,上山取得的木材。

邹氏与儿子刘三就把这块木材带到了刘木修的坟前,烧给了刘木修,并告诉刘木修,家中一切都好,儿子也顺利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