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 “雪”与“山”,都是极其常见却又无法忽视 之物。那如雪般细碎的日常和如山般刻骨的过往,几乎贯穿着每个女性的生命记忆。《如雪如山》正是一个个以女性视角讲述的关于女性生存故事的隐喻。
所有女人身上都暗藏一块相同的拼图,她们隐秘的悲喜与爱憎,如此迥异,又彼此相通。在这本书中,我们或许能找到“该如何生活,如何爱,如何面对在夜晚辗转难眠的自己,如何在未来到来时不至丧失勇气”的答案。
张天翼,自由职业者,写小说的手艺人。喜欢郁金香、海岛、丈夫、游泳、芝士、恐怖片。膝下无猫。养了一棵桂花树。已出版散文集《粉墨》、小说集《性盲症患者的爱情》《扑火》等,曾获朱自清文学奖、“《钟山》之星”文学奖、燧石文学奖等奖项,有作品改编成电影上映。
如雪如山》是80后女作家张天翼的新作,里面汇聚了七个中短篇故事。
七个故事都是关于女人的,不一样,但又一样。女人的名字都叫lili,她们可以是立立、粒粒、沥沥、莉莉、丽丽、栗栗、俪俪,她们不是同一个人,但似乎又是同一个人。这个lili涵盖了女性的多种不同身份:女大学生、月经来潮的女人、产后抑郁的女人、工作后有着某一健身爱好的女人、婚姻中的女人、丧子的女人以及有着不成器孩子的女人。从年龄跨度上,涵盖了从中学生、大学生到中老年女性这个大范围的女性。所以,lili是抽象,是对诸多lili生活经验的提炼。
作者张天翼截取不同的女性生活中的某个片段,有意以同音的方式,构建出关于女性生活的完整图景。作为一名女性作家,作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她以细腻的笔触、敏感的心思,触摸到一般男性读者(也许还包括一些女性读者)不易触摸到的女性生活的某些隐秘的瞬间。在叙事结构上,又匠心独运,颇有点希区柯克式的悬念和反转的意味,读来如同侦探悬疑小说,前半段的光明是铺垫,收尾处则是某种黑暗的心理或心路历程。其巧妙的结构设计,给读者带来一种透过表象看本质的阅读快感。
下面,我简要评述一下七篇故事,并尝试着对其进行总结,以期让更多读者了解到这位与中国现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同名的女性作家,有着怎样的文学才华和巧妙心思。
《我只想坐下》:作为《如雪如山》的第一篇,可谓开篇不俗,也奠定了作者“光明—黑暗”的独特叙事结构和基调。小说以上个世纪90年代绿皮车上司空见惯的“站票如何找位置坐下”为场景,将一节车厢里的遭遇写得惊心动魄。一节小小的车厢就像是社会的缩影,既有初入社会的懵懂无知,也有复杂的人情世故,还有阳光背后的算计、纯洁背后的腌臜,而主人公女大学生立立也在这次看似平常但实际上险象环生的“从站到坐”的过程中完成了成年礼,尽管这里面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作者既批判了社会中的隐藏暗流,也对女性在生活中的不利地位和不幸遭遇表达着深切的同情。从文学笔法上,作者对车厢中的种种细节描写,让曾经坐过绿皮车的人,有一种熟悉且会心一笑之感。
《地上的血》:把女性的月经来潮作为母子关系的隐秘线索。“血”既是生理学意义上的,也是亲情纽带意义上的。 “血”是母女之间的秘密,它将继父和生父一并排除在母子关系之外。但随着“血”之秘密的被公开、“血”之处理方式被共享,母子之间的关系也随之被解构,这似乎也是一个女人必不可少的痛感。
《泳客》:泳池一如车厢,是性骚扰频发的场所。这篇小说与《我只想坐下》在性骚扰的发生上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但二者对于性骚扰的态度截然不同。同时,其反转之处也不同,《我只想坐下》的反转是男性貌似纯洁的爱情向性骚扰的反转,而这篇故事则是女性自身的反转,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女性背后,曾经有的光荣和梦想。游泳池是她们的避难所,用以躲避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艰辛;不过,她们在此依然再次遭遇了性方面的危险,还好,最终她们在此捍卫了女性的尊严。
《纪念日》:在婚姻和爱情之间游走的女性。这个居于《如雪如山》中间位置的故事,与其他故事不大一样。如果说,其他故事更多的是描述女性所受到的伤害,这个故事则相反,这里面的栗栗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加害者,虽然里面也有一点涉及受伤害,但这种受伤害从社会道德的角度看有点咎由自取。故事中的纪念日,可不是结婚纪念日,而是出轨纪念日。打破婚姻的平庸和平淡,追寻爱情的浪漫和刺激,最终因为光晕之下的爱情落地为现实变得诟病不堪而收手。作者在这个故事中探讨了女性如何在“现实的无聊但安稳”与“爱情的浪漫但危险”之间如何权衡的问题。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当代中国的《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所幸的是,这个故事,并不是以悲剧收场。
《春之盐》:故事聚焦在一个新妈妈的身上,以一种情绪式的主观视角出发,抒写一个有着产后抑郁症的新妈妈内心的崩溃。产后抑郁症,更多是现代都市女性有了自我独立意识之后,在遭遇“社会常理”时,导致的身心上的极度不适。传统的社会,把女性的任务定位为结婚生子,天经地义。而女性一旦怀孕生子后,家庭的一切重心都围绕在孩子身上,女性需要的关心、呵护以及作为独立自尊的隐私,都付之阙如。这种反差感,给现代很多女性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这种伤害往往不为人察觉和认可。故事标题《春之盐》的盐是泪水的意思,那是女性流下的痛苦。
《雪山》:这个故事的标题与小说集的大标题最为接近,其写作意图可能最接近作者本人的状态。故事以雪山为大背景,若隐若现。遥远的记忆,就像遥远的雪山,纯洁但不可触碰,一旦接触,反而可能引发记忆中痛苦往事的雪崩。
年少时男女纯洁的友谊,以及懵懂的爱情萌芽,已成为衡量当下爱情的标尺。丧子之痛,摧毁了母亲丽丽一次次重建生活的期望和努力,直到一个替代品的出现,这种重建得以完成。但这种重建一如那雪山,需要一个远距离的观赏。与丽丽共享着儿子死亡记忆的,是儿子中学时的女同学巫童。把巫童当成媳妇的母亲,把巫童男友当成了儿子,这是心碎的母亲最后的寄托。而巫童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个距离,不让雪山再次崩塌,这在小说收尾处有着千钧之力。这是一个关于痛苦和善意的故事,一个关于过去和现在的故事,也是关于真实和欺骗的故事。当无力面对真实时,我们用欺骗构建起生活的雪山:如果雪总会消融,我们毕竟还有山支撑着生活的基本框架,不至于让生活坍塌。
《拜年》:故事中的莉莉很难说是主要角色,她的痛苦直到最后才揭晓,同样是关于孩子方面的问题。主线部分是我们当下非常耳熟能详的关于子女课外培训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以拜年这一中国人主要的社交方式呈现出来。故事讲述了一个教育者可以教育好别人的孩子,却无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一现象。而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那种旨在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但忽视了子女德性教育的现象有一丝担忧。随着结局的反转、真相的坦露,拜年这一貌似充满温情的传统节日之下,呈现出了其市侩、功利的一面。
综观七个故事,作者张天翼并没有简单地从女性立场出发,一味地为女性的一切辩护。她只是以一种更为敏锐的触觉和感受,深入到女性生活和心理的内在肌理,为我们呈现出那些未曾彰显出的女性情感。她既为男性读者提供了一种得以理解女性的窗口,同时,也为女性的情感提供了一个宣泄的渠道。女性心理的那些隐匿的小心思,以文学的形式得到抒发和正名。那些细小得如同发丝的情绪,被张天翼以精巧的文字拈起,串联起一个个故事,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得以在一个波澜不惊的社会中看到一个波云诡谲的内心世界,我们对人,特别是对女性的了解,也得以更加的丰富、饱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