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乡村振兴大业中,广大农金人开拓创新、无私奉献,踊献出许多优秀事迹。衡阳县沪农商村镇银行“三农”服务带头人罗湘海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走进乡村,广交农民朋友

衡阳县沪农商村镇银行成立于2012年,建行之初,知名度低,无品牌效应,社会上普遍存在不信任感,广大农民不愿与村镇银行打交道。

如何打破困局,身为村行营业部经理的罗湘海意识到,唯有走出去,走向农村乡镇,走进农间地头,走入农户家中,敞开心扉,真诚与农民交朋友,才能让广大农民了解村行、支持村行,村行才能扎根乡土,为“三农”建设发挥作用。凭着这份理念,他组织营销小分队,每天到农村乡镇宣传营销。

罗湘海在衡阳县西渡镇陡岭村走访农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湘海在衡阳县西渡镇陡岭村走访农户。

刚开始的时候,谁也不认识,完全是陌生拜访,才到村口,人还没见到,几条土狗就狂叫着出来“拒客”了,吓得同行的小姑娘们纷纷躲在后面。罗湘海忙给大家壮胆打气,硬着头皮往里冲。好不容易进了村子,村民以为是搞传销的来了,不理不睬。他主动上前递烟打招呼,坐到火炉边与农户拉家常,慢慢拉近与农户的距离。一次没见效,下次再去,带上随手礼,走家串户做宣传。有一次,进一个村子,走了好几家,都不见人。一打听,原来有一家老人去世了,村子里人都去办白喜事了。小分队到了一看,一院子坐满了人,本是宣传的好机会,但主人家不同意他们进去。罗湘海也不迟疑,走进灵堂,拜祭过世老人,并自掏腰包,随上一份亲朋之礼。主人家一看村行如此真诚,十分感动,态度很快转变,不仅表示欢迎,还主动提供大喇叭,给小分队现场宣传。就这样,一来二去,周边农户们逐步认可这支宣传小分队了,主动了解村行的业务产品,也表示愿意到村行去办业务了。

村行提供全方位服务,上门的办业务的,提供专柜接待;路途远的,安排专车接送;遇到午餐时间,邀请到员工食堂就餐。渐渐的,村行的服务得到农民兄弟的认可,树立了“服务好”的口碑,许多农户不仅自己来办业务,还介绍乡里乡亲一同前来。如今,村行大厅客户常常络绎不绝。罗湘海不仅维护稳定的客源,他所带的团队里,还踊现出揽存农户存款6000余万元、被农户亲切称为“知心大姐”的彭婷等一批营销精英,村行已成了许多农户金融业务的首选银行。

深耕“三农”,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2016年,罗湘海光荣成为一名县政协委员。进入政协团体后,与委员们调研、研讨,视野更开阔了,他也有更多机会探讨“三农”发展了。在一次乡村课题的调研中,得知当地深山中有一座千年古寺,竟与古曲“梅花三弄”有诸多历史渊源。他意识到,如果加以发掘运用,可以为乡村旅游带来契机。他马上与其他委员展开专题调研,向县政协提交了《发掘古寺历史文化题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的提案。该提案受到县委领导的重视,纳入了当年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项目建设随即开展,修葺了古寺大院,扩建了通过古寺的村级公路,并在道路两旁数公路栽下了梅花树。春暖乍寒时节,古寺悠然、梅花飘香,游人纷纷前来踏雪迎春,一条全新的乡村旅游线路发展起来了,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罗湘海对乡村振兴的课题更关注了,先后领衔或联名参与多个有关乡村振兴的提案调研。2020年,领衔提出了《金融发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提案,得到了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有效解决了一些“三农”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

开拓“村居”,掀起“三农”建设新局面

村镇银行“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立行理念如何得到全面体现,一直是每位村行人探索的课题。近年来,村镇银行以“发展村居业务,增加有效信贷支持”为突破口,对“三农”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为“三农”带头人,罗湘海身先士卒,奉献自己的能量。他不仅一如既往地走村进户,还将积累的客户资源无保留地介绍给其他团队,使同事们能更快地融入村组,发展业务。通过不懈努力,村居业务有了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末,衡阳村行已通联全县村镇25个,进驻村组60余个,全年信贷支持农户1918户,发放涉农贷款21521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乡村经济建设。

对于取得的成绩,罗湘海及其团队并未满足,他们思考如何将村居业务做得更广更深。他透露说,他正在与其他委员展开调研,准备向政协会议提交《关于加强我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新提案。他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目前乡村建设的短板,一定程度制约了乡村建设的步伐,他希望新提案能将这个问题加以全面分析,为有关机构决策提供参考。他相信,随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村镇银行乃至各金融机构在金融强农、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将发挥出更加强有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