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年间,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有个秀河村,村里有个王老汉,也种地,也打渔。王老汉有个儿子王小明,跟着父亲种地、打渔。秀河村因为靠着秀河而得名,河水又宽又深,里面有许多鱼。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秀河村有不少人都会打渔,不过王老汉打渔与其他不太一样,他打渔有三个原则:一是不用网眼太小的渔网,二是捕到奇形怪状的鱼要放生,三是捕到特别巨大的鱼要放生。

因为这三个原则,王老汉有时候打渔挣的钱要比别人少,儿子不明白,甚至有些不满。王老汉向儿子解释:“网眼太小的渔网,会捞上太多没有成长的小鱼,时间长了河里就没有鱼了。奇形怪状的鱼和特别巨大的鱼来历不明,或者是什么精灵,或者是活了太长时间的鱼,这样的鱼颇有灵性,捉回去对鱼、对人都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后来,王小明逐渐明白了父亲的远见,也学习父亲的做法,父亲很欣慰。王小明十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王老汉的负担更重了,经常又当爹又当妈,学会了炒菜,尤其是炖鱼,炖出来的鱼汤味道十分鲜美,王小明非常喜欢喝。

王老汉起早贪黑,王小明也懂事,很早就跟着父亲一起干活,爷俩好不容易攒下一笔钱。“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座间移”,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王小明谈婚论嫁的日子。王老汉多方打听,听说隔壁村的姑娘马氏人挺好,也是农家姑娘,吃苦耐劳,勤劳肯干,于是托媒人提亲。马氏家人知道王老汉和王小明是老实善良的父子,而且家境尚可,同意把马氏嫁过去。两家于是定下了结婚的日子。

这天凌晨,夜色很黑,天上还有星星,王老汉早早起床捕鱼。忽然间,他听到远处草丛里传来男子的笑声和女子的哭泣声。起初,王老汉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可是声音顺风而来,越来越清晰,他才知道不是错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老汉悄悄停住船,猫腰向草丛走过去,发现草丛里有两名男子在欺负一名女子,女子拼命挣扎。王老汉看到这里十分气愤,刚想上前相救,却想到自己孤身一人,不是两个男子的对手。

王老汉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拿起撑船的篙,一头放在草丛里,他则躲到另一堆草丛里,然后大声喊叫:“快来抓坏人啊!”王老汉一边喊,一边抖动篙,让周边的草丛跟着动了起来,看起来好像有很多人围过来,这叫做“疑兵之计”。

听到声音后,女子挣扎得更加厉害,挣脱男子的手,大声喊“救命”。两名男子本来就心虚,这下慌了神,急忙跳出草丛,一溜烟跑了。王老汉走过来,这才发现女子就是未来的儿媳马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氏看到是王老汉,委屈地哭了起来。王老汉一路送马氏回家,路上才知道,刚才那两个男子,是他们村的两个无赖赵大、赵二,他们早就对马氏有意思,却多次遭到马氏父亲的训斥。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今天早晨,马氏父亲一早去城里办事,轮流监视的赵大知道后,赶紧叫来赵二。因为担心被邻居发现,两个人一起悄悄地翻墙进去,塞上马氏的嘴,套上麻袋,背起来就往外跑。刚来到河边草丛里准备干坏事,却让王老汉发现了。

后来,赵大、赵二得知是王老汉坏了他们的好事,心里很生气,发誓要让王老汉吃不了兜着走,可是王老汉并不在意。到了结婚这天,两家人热热闹闹地举行了婚礼,马氏成了王小明的妻子。过门以后,马氏果然是个好姑娘,孝顺公公,体贴丈夫,家务活样样拿手,一家人和睦相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老汉逐渐感觉在打渔和种地上体力不支,因此这两样活的主力成了王小明,王老汉更多的是打下手,干些轻快活。不过,王老汉还是经常提醒王小明,打渔的时候不要忘了三个原则,王小明每次都笑着点头,说绝对不会忘。

有一次,爷俩捕鱼捕到很晚,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正是月圆之夜,月光皎洁,清光如水。忽然间,王小明发现远处似乎有一条长鱼,脑袋和身子直直地伸出水面,冲着月亮。王小明心中一怔,小声地问父亲那是什么。

王老汉看后心中一惊,对王小明说道:“听别人说,这很可能是望月鳝,不能招惹。咱们往相反的方向去捕鱼吧。”王小明知道父亲的脾气,很听话地把船开往相反的方向捕鱼。走了一会,王老汉指着一片水域说:“你就在这里撒网,准有大鱼。”王小明听后,对着父亲指的方向扔下了网。收网的时候,王老汉说:“时候不早了,咱们收上网就回家吧,小马在家该着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小明一边答应着,一边慢慢收网。等收上网以后,爷俩都惊呆了。原来,这渔网里面只有一条黄鳝!这条黄鳝比平常见到的黄鳝要大好几倍,此刻正在渔网里面挣扎。王老汉一下子就想到了刚才见到的“望月鳝”,心想一直躲避它,没想到还是来了。

估计刚才那边有什么东西惊动了这条大黄鳝,所以黄鳝才跑到了这边,却正好钻进了王老汉的渔网。王小明有些动摇,他对王老汉说:“父亲,城里人都说黄鳝大补,他们都愿意出高价。我们现在也需要钱,要不我们就把它……”

话未说完,王老汉一巴掌扇在儿子脸上,生气地说:“你忘了我们的原则了吗?想活命,就赶紧放生!”说完王老汉提起渔网,把黄鳝放生到水里。当天晚上,父子俩收获并不多,王小明还挨了打。不过,王老汉并不后悔,在路上还在教育儿子,最后说的王小明心服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儿子结婚以后,王老汉就天天盼着抱孙子,可是过了三年,马氏还是没有怀孕。王老汉着急,王小明也着急,专门雇了牛车,带着王小明和马氏去了城里,找来最好的大夫为小两口把脉。大夫把完脉,根据病因开了药方,让小两口回去之后好生调养。

王老汉千恩万谢,回家后叮嘱儿子一定要好好吃药。王小明夫妻俩调养了半年多,马氏终于怀孕了。王老汉天天笑得合不拢嘴,盼望着早日抱上大孙子。为了以后的日子更好过,王小明干起活来更加卖力,起早贪黑。看着儿子十分辛苦,王老汉很心疼,经常主动帮儿子干活。

马氏怀孕六个月的时候,突然间变得非常爱吃鱼,而且吃的鱼越来越多。王小明打渔所得,大部分都是要拿到集市上去卖,有剩下的才拿回家,但往往都是销售一空,即便有剩下的,也不是太新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老汉听人说过,怀孕期间多吃鱼,对母亲和孩子都有好处,因此也不奇怪。为了让儿媳妇吃上新鲜的鱼,王老汉经常凌晨起床,摸黑去河边树大草深的地方钓鱼,据说这种地方容易钓到鱼。钓上鱼以后,王老汉拿回家收拾好,炖上汤,这样儿媳一起床就能喝上新鲜的鱼汤。

为了大孙子,王老汉也是拼了。王小明曾经阻止过父亲,王老汉却坚持说:“能帮你一点是一点,我是老人了,觉少,醒得早,没事的时候去钓钓鱼,对我身体还有好处呢。”王小明无奈,只好由父亲去了。

这天早晨,王老汉又是早早起床去钓鱼。忽然间,他看到水面上露出黄鳝的脑袋和身子,这次没有看月亮,而是看着王老汉,并且开口说话:“儿媳该吃你们爷俩了!”王老汉十分惊讶,黄鳝怎么会开口说话呢?接着,黄鳝又说:“有坏人做了手脚,用不了多久,儿媳就该吃你们爷俩了,赶快去云山观找太虚道长!要不然就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王老汉一个激灵,猛然间醒来,却发现刚才打了个盹,睡着了。王老汉刚伸了个懒腰,忽然发现眼前正是那条大黄鳝,正在瞧着他,只不过没有说话,并且转身钻到了水里。王老汉打了个冷战,连鱼竿都没有拿,转身往家跑。

此时,王小明还在集市上卖鱼,家里只有儿媳一人。王老汉悄悄地从窗外观察,却发现儿媳正在吃昨天钓的鱼,而且是生吃!怪不得最近钓的鱼消失的很快,问儿媳的时候,儿媳只说是父子俩不在家的时候,自己做着吃了,原来是被儿媳生吃了。

王老汉悄悄地离开窗户,然后一溜烟跑去云山观找到太虚道长,把自己的经历说了,求道长帮忙。道长掐指一算,说马氏被猫妖附体,他赶紧带着法器与王老汉回了家。马氏一看太虚道长,笨重的身体竟然变得很灵活,转身跳上窗户就要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长大喊一声:“孽畜,哪里逃!”扔过法器砸到马氏身上,只见一道黑光离开马氏的身体,马氏接着眼睛一黑,身体一软。王老汉眼疾手快,赶紧过去扶住马氏,让马氏躺在床上休息。此时,王老汉看见黑光是一只巨大的黑猫,黑猫扑向太虚道长,道长不慌不忙,用拂尘轻轻一摆,黑猫倒在地上。

道长紧走两步,用拂尘抽打黑猫三下,黑猫化为黑烟,在空中彻底消失。道长掏出一粒丹药送给王老汉:“我已经除掉了这个孽障。这粒丹药,你让儿媳服下,自然能保住她和腹中的胎儿。”

王老汉感激不尽,从屋里拿出一点碎银子和铜板,塞给太虚道长。道长只从里面象征性地拿了一个铜板。王老汉问黑猫是怎么一回事,道长问他是否得罪过人,王老汉想了想,说得罪过赵大、赵二,而且中间他曾经看见过两个人在自家周围转悠,被王老汉轰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虚道长说:“就是这两个人干的坏事。他们暗中供奉猫妖,让猫妖帮助他们干坏事。这次,他们让猫妖陷害你们家。猫妖过来后,发现你们家天天有鱼吃,于是想着先吃鱼,到时候再使手段,却贪心不足,落到如此下场。至于赵大、赵二,他们没有了猫妖的保护,结局会很悲惨。”

说完,道长飘然而去。直到王小明回到家,马氏才悠悠醒来。王老汉并没有说白天发生的事,只是让儿子把药给儿媳服下。马氏吃过药后,神色恢复了许多。后来,马氏顺利生下孩子。

一年后,赵大、赵二在欺负女子的时候,被女子家人发现,女子家人把赵大、赵二乱棍打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煦说

请看久久分明应,天道何曾负善人。王老汉虽然打渔为生,但是他做事有节制,有原则。因为他知道,“贪吃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贪心不足,最终可能害了自己。文中的猫妖,不就是因为贪吃鱼,才被道长所消灭的吗?

因此,王老汉做事“不以善小而不为”,坚持原则,救下了黄鳝,黄鳝才托梦揭开真相,让王老汉及时找到道长,救下了他们一家。故事虽然是虚构,但是道理是不变的,王老汉的处事原则和处事方法,的确耐人寻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