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区2023年新春民俗展演活动现场。

围绕古城这一中心,平城区今年将以实施文旅振兴工程为统揽,进一步深入挖掘大同文化元素,开发特色文化休闲旅游体验项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致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区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平城区全力推进文旅振兴,今年将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夯实基层基础,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公共文化基层建设和城市更新、创建文化城市、乡村振兴紧密衔接,推进区级文化馆(少年宫)、图书馆标准化建设,推动图书“一网通借通还”,实现“群众读书少跑路、数据联通多服务”。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广“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免费送戏下乡、送文化进社区等活动不少于150场,同时开展戏曲、非遗进村社、进校园活动,把送文化、种文化和兴文化结合起来,提高人民文明素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丰富数字文化资源,加大网络利用力度,让更多群众在“云端”体验文化艺术魅力。继续打造“书香平城”品牌,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善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氛围和文明风尚。

深入挖掘创新,推动文艺作品创作实现突破。深入挖掘大同优秀历史文化内涵,重点创作《千古平城》《昭君出塞》《千年微笑》等一批展示大同文化、弘扬平城精神的精品佳作,进一步繁荣平城区演出演艺市场。继续推进大同市红领巾艺术团振兴工程,打造红领巾艺术团童声合唱团、舞蹈艺术团、民族音乐团、书法美术团等,提升品牌影响力,力争把红领巾艺术团打造成少年儿童文化艺术摇篮和“集训基地”。同时,探索儿童话剧、音乐剧、戏剧的创作和表演,让儿童在身心愉悦的欣赏、表演中,提升品位,获得真知,并推进少儿才艺大赛、校园合唱节等项目,打造全市文化品牌。

强化发展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再上台阶。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和程序,做好古城内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的开工备案和竣工验收,确保名城保护工程顺利推进。加强革命文物保护,挖掘革命文物内容,打造红色旅游线路,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开展“老工艺、小工匠”非遗进校园活动,打造特色校园非遗文化,让孩子们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珍爱非遗。开展非遗进景区景点、进机场车站、进商场商超等活动,引导非遗传承人与设计研发机构、生产制造企业相联合,加大非遗产品的包装营销、产业化力度,把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相结合,打造一批具有大同特色、平城文化的“伴手礼”。

加大文旅融合,打造知名文化旅游金字招牌。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紧紧围绕创建“中国节日之城”,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古城“不夜城”和旅游首选目的地。与大同大学、艺校、大同师专等大中专院校建立演艺联盟,把校园优秀文艺作品带进景区景点。助力乡村振兴工程,指导梦太空嘉年华、小石子村农林文旅康养项目、阳和坡知青大院、千亩梨园等场所,打造特色主题民宿品牌,提升智慧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带动周边村庄形成乡村旅游集聚。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增强旅游线上服务能力,加大城市品牌宣传力度,塑造平城旅游城市形象。强化文化和旅游经营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建立文化旅游行业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旅游“黑名单”制度,全力打造优质文化旅游环境。

来源:平城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