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大兴区天堂河小区发生了件“奇事儿”——过去一年接三四百件12345派单,不是反映停水停电,就是顶层漏雨、下水道堵了。可现如今,处理不完的热线投诉消停了,取而代之的,是居民陆续送到社区的六十多面锦旗!

曾经斑驳的外墙加固翻新,穿上保温“棉服”;楼顶重做1.7万平方米防水;上下水管道改造更新;具备条件的单元楼加装电梯……

不知情的,光说这个老旧小区改造得好。只有居民自个儿,还有参与改造的各方人员,能把其中的艰难坎坷、酸甜苦辣道明,能把齐心“闯关”的故事讲清。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改外露的“面子”,更要做好惠民的“里子”。楼顶漏雨、管道破裂,根治顽疾,免不了“伤筋动骨”。

上下水改造时,瓷砖拆了;改造厨房时,“老古董”橱柜破损了……一些居民不干了,“这都是钱啊!”

“按政策,这些损失不需要施工单位赔偿。但从情感上说,我们特理解居民的感受。”北京天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该项目负责人李鹏说,为了安慰居民,施工单位也做了变通——居民买了新橱柜,帮着安装上;新买了瓷砖,防水、贴砖免费做。街道社区也帮着做工作,给大伙儿讲清政策。

不在改造方案中的项目,陆续增加。“过去三天两头停水,原因就在于水管老化,每个单元没有专用阀门。一户‘跑水’,得关整个小区的阀门。”李德民介绍,改造中,企业主动承担数万元材料费,免费给小区加装了一百余个分阀门。

改造期间大车进出频繁,考虑到旧井盖存在安全隐患,企业给免费换了70多个井盖。小区监控探头增加、主机需要扩容;居民抱怨没地儿晾衣服,希望加建公共晾晒区……不在旧改“菜单”上的项目,企业没“打磕巴”,能力范围内的都承担了下来。

“不计成本,先干了再说。我们公司前身是国企,履行社会责任,义不容辞。”李鹏说。

更让居民、社区感动的是,在疫情期间,社区管理人手不够,工人们就地“兼职”,跟社工、志愿者一起站岗值守,帮着给老人送水、送饭。

老旧小区改造,改出了人情味,改出了基层治理新气象。

将心比心,再轮到自个儿花钱时,居民们都积极配合。“看这断桥铝窗户,双层特隔音,颜色也漂亮。”65岁的王真秀阿姨热情地拉记者进屋参观,外窗改造时,她家自掏一万多块钱,把漏风的旧窗换了。

“过去下雨,满地摆盆,滴滴答答没完没了。顶层冬天冷,屋里返潮,转圈都是霜。苦日子过去了。这回防水做了,保温层也加了,你看我这屋,大冬天还要开窗户。”王阿姨说,她现在也能带着小孙子,在整洁的小区里,玩玩健身器材了。

在北京,不少老旧小区通过“居民出一点、企业投一点、产权单位筹一点、补建设施收益一点、政府支持一点”资金分担机制,实现了改造更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北京日报 记者 孙宏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