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林彪作为我国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他的一生虽然不完美,但也在历史上留下的浓重的一笔。

纵观林彪的军事生涯,擅长于运动战,一直崇尚进攻,无论是敌强我弱还是敌弱我强,其一生的经典战例都数不胜数。如飞夺泸定桥,大战平型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等等。

邓小平谈及此人时,也表示这个人有点本事。其实,邓小平与林彪没有一起处过事。林彪是四野的指挥官,邓小平是二野的政委。两个军队负责的地区不一样,两人主要负责的内容也不同。林彪大多时候为战争出谋划策,邓小平则是政治、军事后方经济建设全面型的人才。只不过,后来邓小平成了接班人,但邓小平也早已听说了此人的战绩。在当时,林彪是公认的军事天才,林彪拿过的军功在各个元帅中排名第一,邓小平很少夸奖人,而此次能对林彪做出这样的评价,可谓是非常有分量。

虽然林彪是一个军事鬼才,但是由于他性格孤僻、不爱说话、想法和常人不一样,,所以很多时候会和别人发生争吵。

上半生不好说,下半生说不好

上半生不好说,下半生说不好

林彪的父亲林明清是当地有名的先生,精通文墨,在当地小有名气。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彪从小就接受了教育,但在最开始,其父亲不让林彪就读军校,因为其父曾在汉口三义里平民工厂当过代表,为掩护革命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后来革命失败,这也让其父亲有些失望,但在这个问题,上林彪并不听从父亲的意见,还是报考了黄埔军校,一生从军之后,由于在军事上的能力出众,林彪就顺理成章的加入了叶挺的铁军,参加南昌起义,在20多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军团长。

林彪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这一生,负伤无数次,四渡赤水后跟毛泽东同志学会了打大仗,我的上半生不好说,下半生说不好”。

林彪作为著名的军事指挥家,年纪轻轻就对军事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为建立新中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当年毛泽东第一眼看到林彪的时候,就曾表示,这个娃娃模样的营长以后担当大任,而之后的林彪也没有让毛泽东失望。

就连他的老部下黄克诚也对他曾做出评价,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战斗力的提高起过积极作用。也曾有人这样评价他,打起仗来,将帅之中唯粟裕能与之相比伯仲,军事上的功绩是谁也不能抹杀的。

但是他的沉默寡言也是出了名的,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当时毛泽东严肃的问道,准备提拔你为团长,你有什么想法吗?林彪回答,行,毛泽东又问,你指挥作战有哪些困难?林彪回答,没。就这几句简单的问答,林彪成为团长,可见林彪真的是沉默寡言。

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大战一触即,东北作为重要地区,成为两军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由毛泽东指示,陈毅、粟裕指挥,在孟良崮地区,以23万兵力歼灭了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4师48万人,打出了历史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完美战役。

此时的东北战场,形势更是有利于我军,经过了一年多的作战,蒋军几乎都被消灭,已经失去了大规模进攻的能力,在1948年,随着东北野战军收复四平,东北蒋军不得不退缩沈阳、长春和锦州三座城池内。

1947年9月12日,毛主席派林彪前往收复东北一带。

值得一提的是,据王明回忆录显示,在计划攻打长春的时候,林彪与毛泽东讨论攻打方法,两人产生了分歧,林彪坚持自己的想法,因此两人争论的十分激烈。

因为当时国军在东北被压缩在几个大城里,林彪认为先打长春比较有把握,因为长春靠东野的根据地,北满最近。然而毛泽东则认为先打锦州,因为锦州离关内最近,打下锦州,几十万国军逃亡关内的大门被锁,势必全军覆没,但林彪不这么认为,两人越讨论越激烈,还好秘书把他俩拦住这才安静下来,林彪眼看讨论不出结果,就先答应下来。

由于林彪这人想法和常人不一样,代他回到东北的时候,他左思右想认为还是先攻打长春合理,于是下令,准备攻打长春。

其中一名将士感觉这样违背了主席的指令,于是发电给朱老总,朱老总着急的找到毛主席说道:“主席,和您猜的一样,林彪还是要坚持打长春”

“呵呵,我太了解他了,给他发信,让他不要盲目出兵,先把锦州拿下来”,主席说道。

林彪收到信以后,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将士说道,要不我们就先听主席的把,林彪说道,此处我最大,听我的,先把长春拿下来再说。

主席听说以后,说道,“这个林彪,他想干什么,给他严词回电,东北野战军必须坚持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命令就是命令,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林彪收到信以后,还是不服从命令,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还破天荒的表示,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要知道,那个时候敢叫毛泽东头脑清醒考虑之的人少之又少。但毛泽东并没有生气,足以看出毛泽东非常器重林彪,之后,双方几份电报下来,林彪终于同意了毛泽东的想法,最终先打了锦州,之后,在辽沈战役中,林彪带领军队歼灭国民党精兵47万,五十二天,解放东北全境。

结语

结语

林彪的一生,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功过要分开。

正如陈云同志评价道:“既不因为他早期做过一些工作掩盖他的罪行,也不因其晚年的罪行否认其战争年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