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注意到厨房门口的那滩油迹。小小的一片褐色,可能是随手洒落的,太不起眼。直到68岁的李书华踩上去,脚底一滑——不寻常的触感让她心里一惊,但来不及作出反应,人就失去控制,重重摔在了地板上。

生活中的一切都在提醒她“年纪大了”,熟悉的食物可能突然变得危险。卫生间里的一滩水、一次上厕所的起身、一次摔跤或是忘记了沸腾的锅子和炉灶的火,都可能成为一场“灾难”。这很常见,时间同样正在带走她的记忆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女儿一家共同生活解决了一些麻烦,厨房门口很快铺上了防滑垫。但最大的难题并未消失:从吃饭、服药到入睡,她需要越来越多的照料。钱很难解决所有问题,请一位保姆或者送去养老机构,子女很难放心,但留她独自在家也不可行。反复地想,是否只剩一个艰难的选择,女儿必须辞去工作,整日地、长久地困守母亲身旁?

这是个人烦恼,也是社会难题。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出现了8次,长者的养老问题也成为全社会关注所在。全国人大代表周云杰建议强化适老服务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张文宏认为未来老年人都需要身边的家庭医生,全国政协委员曹菲带着“居家养老提案”上会,她提出,在城市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大背景下,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体系搭建尤为重要。

普遍的关注背后是共同的焦虑。如何面对衰老,关乎父母、伴侣、自己和儿女,是每个人终将到来、必须作答的命题。步入老年后,人生是否还有更宽阔、更轻盈的可能性?在满足基本生活外,人们需要也渴望体面、有尊严、幸福的养老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衰老的真相

感受衰老是件残酷的事情。它不是突然降临,而是慢慢发生的。李书华意识到,对生活的掌控感一点一点地消失了。

日常生活成为一场漫长的、旷日持久的对抗。对手是逐渐退步的身体机能、消散的记忆力和平静流动的时间,人们总是落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变得越来越不自由。活动范围开始缩小,原来常去的公园很久没再去,闲暇时,只到楼下的草坪转转。老伴去世后,李书华出门的频率越来越低,她感觉自己的骨骼变得脆弱,手脚和神经都不够灵敏,步子要迈得更慢、更小,要时刻注意周围,车辆、行人或是突然出现的孩童,都可能成为意外。

意外是可怕的。她得尽可能减少生活中的风险,降低不确定性,就必须压缩对生活的欲望。她喜欢小狗,觉得小猫也可爱,但不敢养宠物。它们需要遛,需要照顾,她顾及不来,照顾自己已经是任务,包括一日三餐、按时吃药。也有忘记的时候,对付过去就是了。

很难想象对行动不那么自如的长者来说,洗澡是件多艰难的事情。最好的情况是,自己可以保持站立,但沾上水后更湿滑的地板、萦绕的雾气,都是危险的因素。

还有那漫无边际的孤独。儿女不在身边,屋子变得空旷,她开始养越来越多的花,侍弄些好养活的,在阳台上开得花团锦簇,看着是热闹些。但花不会讲话,很少人来访,大多数时候,一整天没有任何声响,白天被抻得好像更长了。

坐在阳台上,李书华会打开电视,无所谓播什么,广告、不认识的电视剧都可以,她只要点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老人或许就这样落寞度日。2021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6亿人。人口预测结果揭示,到203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增加到3.7亿,其中独居老人的数量将超过2亿。老伴离去,儿女远在外地,独居正在成为常态。

孤独或许是可以忍受的,忍受日复一日的寂寞,因为有更现实、更切肤的困难。

老来常见病痛,但许多长者很难独自去医院,他们不太熟练网上挂号,也不太会操作智能设备。“孩子有工作的事情,有自己的家庭,他们都很忙,能不打扰我就尽量不打扰”。马阿姨很理解儿女,但眼睛有了病症,需要时时复查,跑医院就成了麻烦事。

平时大多都是老伴陪她过来,从挂号、叫号,到缴费、取药,两位长者不敢到远处坐,怕听不到叫号,只能在门口等着。还要小心翼翼捏着单子,楼上楼下到处跑,总怕自己没处理好哪一项,耽误了事情。而腿脚不太灵便的长者,光是来回跑这几趟,就够为难了。独居养老,似乎变得困难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同一边

把长者送去养老机构是一种简单的解法。儿女们愿意支付高昂的费用,相信一家养老院可以解决所有生活问题。但现实往往是双方都难以安心,长者被迫适应新的环境,学习新的规则,墙外的儿女也担忧父母无法得到最适宜的照护。

居家养老是大多数长者的选择,他们需要熟悉的环境给予安全感。在国内,养老体系已经形成了“9073”格局,约90%的长者决定把家作为最主要的养老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是,谁来担负起照料的任务。一场病痛中,守在母亲的病床边,陈女士决定,要为母亲请一位保姆。找到合适的人选是个难题,母亲在冲凉时摔倒,基本失去自理能力,行动要靠轮椅。洗漱、吃饭、上厕所、复健,日常种种都需要专门有人帮助。

她要上班,无法日日在身旁。找一位保姆似乎是最优解,但筛选了许多轮,也请过几位,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母亲的照护任务重,保姆有时攒了埋怨,她还得承受对方的脾气。

人在公司,心却揪在母亲身上。一次。她陪母亲去医院,对面床的陪护是一名保姆,随意说起之前照顾老人时,喂老人吃安眠药,自己出去打麻将。这或许是极少的情况,但她忍不住担忧如果母亲被如此对待。

但当子女自己照顾时,才意识到这是项繁杂、沉重的工作。辞去工作回家照顾父母,失去自己的事业,圈子也随即缩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