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0亚洲杯1/4决赛,90分钟中国队1-1逼平韩国,加时赛上半场连丢两球,遗憾止步。虽然“虽败犹荣”是给失败者找的借口,但是昨天中国小伙子们的表现配得上这个借口。

向死很容易,向死而生太难。中国足球在迈向“消亡”的道路上,还能有不屈的向生力量。至少可以怀揣着一份欣慰:我们还没有完全丧失属于明天的一丝丝希望。

8强,对于中国队其实是个最好的结果了。如果真的晋级世青赛,估计从管理层到全国上下的舆论,又要开始不切实际地飘了。这就是现实的情况:对待国字号这么一个孩子,大多数国人都是不理智的:骂得多凶,就容易夸得多狠。过于极端化的情绪,让自己心头添堵,也客观上影响了管理层乃至整个中国足球对于自己的认知。

而中国足球也总喜欢这样,像个不懂事的孩子:反复毒打你之后勾搭你一下,在你遭尽白眼心灰意冷之际又冲你抛一记媚眼,可每当你撅起小嘴凑上去,又很快一记耳光飞过来。

虽然球最终还是输了,出局的结果是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但有一种感受在所有目睹了U20国青本届亚青赛之旅的观众们之间,相信是共通的:出局得不窝囊。至少有所谓的记忆点、名场面。

一度领先强敌日本,战胜卫冕冠军沙特,90分钟内逼平韩国,这已经是近二十年来最值得说道的战果了。回顾这些年国青的成绩,一个词来形容那只能是:惨淡。除了韦世豪所在的那一届U19,凭借梅开二度的成名作将南野拓实领衔的日本击溃,其他基本没有任何美好回忆。

时隔了太多年,国青能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甚至冲上热搜,这对于至暗时刻的中国足球而言,算是难得的惊喜了。就像是一道曙光,抑或是寒冬里的一丝温暖。

纵观四场比赛,你要说鲜明的技战术,那基本没有。概括起来其实就一句:锋线的新疆球员冲冲冲,身后的新疆球员再冲冲冲,其他人在中后场负责肉搏抑或开大脚。这就是U20国青的战术,实事求是的概括,没有任何嘲讽之意。

从比赛的过程到最终的结果呈现,其实定义了一种思路,也许是关乎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明策。其实这个思路,早就是我们应该去贯彻和坚持的。

首先,接受自己技不如人的现实,放下所谓的颜面,务实地高举防守反击战术。阿根廷能依靠防守反击捧起大力神杯,诸多豪强依靠防守反击立足于世界杯赛场,那对于基础薄弱的中国足球而言,踢防守反击有任何问题吗?世界杯上日本为什么能掀翻德国和西班牙?说白了,就是认清自己,认清差距,然后扬长避短,觅得一击致命的机会。

哪怕是703阵型,也没什么丢人的。当年穆里尼奥的国米,被嘲讽为901战术却力克巴萨、切尔西、拜仁,时隔40多年重夺欧冠,再加上联赛杯赛桂冠,成就三冠王伟业。时隔多年,谁人还在乎彼时所谓的技战术,只记得那是国米百年历史上的巅峰时刻。

再有一条:给予新疆球员充分的信任。艾菲尔丁、木塔力甫,这届U20亚洲杯后,这些新疆名字来日一定会被人铭记。这支U20国青阵中有多达6名新疆球队,其实这一点也不令人意外:两年前的全运会男足U20组争夺中,新疆队便一路杀进了决赛,只可惜决赛惜败浙江,那种豪放的球风和决不放弃的斗志,给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放眼如今的中超赛场,几乎绝大多数球队都拥有新疆面孔,而且大多数都是23岁以下年轻面孔。上赛季共有超过20名新疆球队征战中超。为什么新疆球员值得相信?身体素质纵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的那股桀骜,对于足球最原始的热情,是中国足球太需要的一种能量。

对于内陆家庭优渥的孩子而言,踢球也许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对于那些新疆孩子来说,踢球却是改变命运的几乎唯一方式。赌上了全部之后的付出,呈现出来的生命力自然是不一样的。

总结概括下来,没有复杂和高深的理论,不过是一切遵从规律而已。放眼这么多年中国足球的蹉跎,最根深蒂固的顽疾就是:一届领导一个想法,学巴西学德国学西班牙,甚至学日本学乌兹别克斯坦,最后学成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模样。如果某一届的领导更迭能延续同样的建设思路,能以“务实”为信念,那中国足球也许就不会是如今这幅模样。

当然,随着比赛踢得不错,也有人对这届国青产生了质疑。最突出的便是球员年龄。但是平心而论,年龄问题是不是中国体育的一道顽疾。足球有,篮球也有。成绩好的时候有,成绩差的时候也有。这其中还包括众多知名球员。

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可之于中国足球惨淡的大背景之下,任何的触底反弹的希望,都应该被我们珍视。

这两天,体育总局局长在两会接受采访时明确表态,坚决打击、严厉惩处足球等领域腐败和假赌黑问题。从李铁到程序员的落马,再到近期沸沸扬扬的鲁能球员事件,中国足球的风暴还没有到停止的时刻。如果注定这又是一场风暴,那不如让风暴来得更猛烈些。

我们不惧怕一切重新来过。我们对于中国足球已经经历了太多太久漫长的等待,哪怕还需要更长的岁月也等得起,但我们需要确认的是,中国足球究竟是否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至少从U20来看,希望没有完全覆灭,属于明天的盲盒,还有它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