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周就是春分,春分一过天气将彻底变的暖和起来,西风、西北风将越来越少,而这个时候的鱼情就变得越来越复杂,根据时节的不同,鱼情是跟着气温变化而变化的,那么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考虑到,在垂钓时子线到底用长还是用短?

在去在垂钓时,子线用长还是用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子线的长短不同,主要影响有三点,第一是适口性,子线越长挡口的现象就会越少,第二是信号传递,子线越长,信号传递速度越慢,反之子线越短,信号传递速度越快,第三子线越长诱鱼效果会越好。

既然有这些明显的区别,那么我们在实战中,尤其是在春季的垂钓中,子线到底是用长还是用短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层面去考虑这个问题。

层面一、目标鱼的大小

当我们目标鱼个头比较大时,建议使用较长的子线,比如我们的目标鱼是鲤鱼,草鱼这类体型较大的鱼。那么我们使用子线时,对折后的长度就不应短于15~25厘米,如果垂钓水域水的水位比较深,对折后的子线长度30~50厘米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尺寸。

反之,如果我们的目标鱼,是鲫鱼、白条这种小体型鱼,将此子线长度对折,最长也不应该超过15厘米,如果给口的全是小白条、小瓜子鲫,那么子线对折后的长度,在8~10厘米是最为适宜的,超过这个长度,跑鱼现象就会非常严重了。

层面二、根据当日的风力情况

春分过后,整体气温回升的非常明显,太阳的光照时间也在持续加长,所以水温对鱼的影响越来越低,鱼的活性越来越大,但是春季多风,风力等级越大,对漂相的影响就越大,反之,风力越小对漂相的影响就越小。

在这种情况下风力越大,就越容易产生虚口、假口、杂口,风力较小,浮漂摆动的幅度就比较轻微。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就很容易得出一个判断,风力越大就越需要较长的子线来过滤掉虚假的信号,反之风力较小,我们使用较短的子线,这样抓口的信号就更真实一些。

但是,在实战过程中,这两个层面并不能包括所有的鱼情,比如钓点的水深,水底地形、地势等,使用不同的长度的子线,都会对鱼口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的实际情况,还是要根据实战时,漂讯上所反馈出来的信号,进行灵活的调整。

除此之外,根据鱼情的变化,进而采用不同的调法时,也需要对子线的长短进行灵活的调整。如重铅沉底守死口,是无所谓子线或长或短的,但是,如果小鱼闹窝比较严重,我们就需要进行大跑铅或是打行程的时候,子线的长短,又有另外的讲究了。

钓大跑铅的时候,子线长度不能太短,而我们打行程的时候,子线的长度,既不可以太短,又不又不可以太长。所以在实战中时,必须根据实际鱼情进行实际调整,但是,不论我们用长子线还是短子线,核心的目的,都是过滤一些虚假的鱼口信号,让鱼吞钩时产生的漂讯,更加的真实一些,这样我们选用子线时,才能无往而不利,不仅漂相真实,跑鱼的概率还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