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张蔚斐

来源|成长的可能

截图|《少年烦恼研究所》

你最讨厌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少年烦恼研究所》在节目中放出一段街头采访。

「最不喜欢的一句话是“咦,又没上90。”那次我考的是优,李同学考了97分,妈妈就拿我和李同学做比较。」

「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我怎么怎么样。」

「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

「我早就说了应该这样,你不听我的。」

「现在不往死里学,以后你要进厂打工还是去路边要饭?以后你怎么对得起我们?」

这些话,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非常刺耳的。

相对应的,家长也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我为孩子操碎了心,最后却只得到了埋怨?其中,是亲子沟通出了问题。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家长都不了解孩子的想法,怎么能做到好好沟通呢?在节目中,少年们忍不住喊话父母:好好说话

在孩子们的眼里,亲子沟通中的哪些常见话术是她们非常排斥的?

#1

“你优秀是应该的,一夸你你就飘了。”

——打压式教育真的能培养抗挫折能力吗?

有时候,孩子们很开心地跟家长分享自己的进步,却只得到家长一句冷冰冰的回应:“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这才哪到哪啊?”

姜涞妈妈说:“打压式教育能培养抗挫折能力。”

但是姜涞并不赞同妈妈,她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被夸过,她会说你努力你优秀是应该的,你差了就是有错。她会否定你一切的好,认为夸了你你就飘了,但是我非常需要被人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夸奖”,是孩子们一句再简单不过的心声,但很多家长却忽略了这一点,实际上,家长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孩子,孩子也会期待家长的夸奖。

在夸奖和肯定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更有自信心,姜二嫚就是这样的孩子,她们家的独家教育方式被称之为“装傻式”教育。

在姜二嫚小的时候,姜爸爸会装傻:你还知道这个事情?你跟我说说呗。我都不知道。当她说明天要下雨的时候,姜爸爸会说:哇,你怎么知道的?你怎么这么厉害?

在鼓励中长大,让姜二嫚从小就很有自信心,父母的夸奖,代表你认可了孩子的某一方面,这给予孩子的不仅是赞美,同样还有自信。

姜二嫚说:“我觉得我说什么我爸爸都会夸我,我觉得我是对的。”

而相比之下,有些习惯性否定孩子的家长,可能是受自己过去的成长经历的影响,不知不觉用自己父母的传统教育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或是用一些比较偏颇的育儿方法。

例如,有的家长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从此,无论孩子做什么都不责骂。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无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还是好孩子是骂出来的,不是夸出来的,这两点都是片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家长要调整不同的方法,如果孩子缺乏自信心,老是觉得自己不行,那肯定要夸。如果这个孩子是洋洋自得,老觉得自己很厉害,那家长适度的批评也未尝不可。

“因此,不能绝对地说,夸就是最好的办法,骂就是最差的办法,一切都要因人而异。不同性格的孩子,适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王旭明说。

#2

“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我们的付出?”

——“哭穷式”教育剥夺了童年单纯的乐趣

在孩子们的街头采访里,还有一句话让全场小朋友都觉得很耳熟:“你不好好学习,你以后怎么对得起我们?”

父母强调自己的牺牲,强调自己的难处,这类“哭穷式”教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发现父母的“哭穷式”教育,其实是在诱发孩子的很多愧疚感和负罪感。

傅首尔举了一个例子,10岁之前,她没有吃过生日蛋糕,于是在10岁生日时,她希望能吃上一块蛋糕。妈妈竭尽全力满足她,但在她吃蛋糕的过程中,妈妈告诉她,为了买这块蛋糕,她需要付出多少劳动、需要怎样省吃俭用,因为这块蛋糕,明天妹妹吃的鸡蛋可能就没有了。

“可能妈妈的本意是希望我知道这块蛋糕的分量和价值,但我当时吃这块蛋糕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其实当时10岁的我的愿望只是想快快乐乐、毫无压力地拥有一块蛋糕而已。”傅首尔说。

姜涞的家长经常会说:“我们现在砸锅卖铁地供你读书,也不指望你以后给我们养老,我们会安排好自己,你能把你自己过好就好。”这也是让姜涞感到很大压力的一番话。

王旭明说:“父母奉献、牺牲的前提是对孩子的爱,既然你已经决定对孩子付出这份爱了,那我更倾向于默默的、细水长流,不要总是挂在嘴边。这样细水长流的、无声的爱会在孩子的内心当中激发起一种长期的动力。

例如郭飞歌的家里,采用的是“圆桌会议”的沟通方式,是纯粹的民主生活会方式,把家庭财务和孩子公开、把家庭成员们的支出也公开,有困惑一起商量,这就是很值得推崇的方式,长期坚持这种方法,孩子们的能力是可以从中得到锻炼的。民主的家庭制度有利于孩子形成能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对孩子的哭穷卖惨和让孩子知道家庭的实际收入情况这是两个概念,尤其是在有家庭债务的情况下。

他们就曾接触过一个孩子,知道家里有高昂的房贷以后,彻夜难眠,甚至出现了斑秃病症,孩子们也会担心家里的经济收入状况。

王旭明建议:如果孩子心理比较脆弱,家长尽量还是要保护好孩子,渗透式地一步步说,和孩子沟通要酌情循序渐进。

“父母是世上你唯一无法选择的人,富裕和贫穷是客观条件,我们必须要承认家庭的客观条件,同时要承认,无论是家境好的还是不好的,有些品质是永恒的,比如勤劳的美德、善良,良好的品德无关家境的贫富。家庭经济好的孩子容易不拿钱当钱,家庭经济不好的孩子容易过度地计较,都是各有利弊,家长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特点、家庭条件来匹配不同的教育方式。”王旭明说。

#3

“你说得对,但我也没错。”

——不会道歉的父母往往会忽略孩子的感受

刘一哲听到父母说得最多的话是:“虽然你说得有道理,但我没错,我是为了你好,我不会道歉。”

节目中,小议事员们提到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你好”,不可否认的是,“为你好”是家长的初衷,但似乎也逐渐变成了父母的完美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引起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共鸣,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在“道歉”这件事上做得并不好。

傅首尔说:“对家长来说,认错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父子关系,很微妙,父亲代表威信,他担心自己认错以后会削减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究其原因,还是家长观念上的误区,认为大人是绝对的权威,不需要向孩子道歉,孩子的感受不值得被重视。这样的家长,往往会忽略孩子的各方各面,例如,不在乎孩子的感受,随意打断孩子说话。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不打断孩子说话、让孩子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很重要,认真对待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哪怕是大人看来很童趣的想法。

有时候,家长会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否定孩子的话,或是认为孩子的问题很不值得回答,但实际上,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是在这样一个个小问题中积累起来的,倾听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亲子沟通的前提。

姜二嫚爸爸认为,如果想要让你的孩子学会道歉,父母要首先学会道歉。父母的道歉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这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被看见、被理解、被安抚的,从而更能释放心中的委屈感。

实际上,勇于向孩子道歉的父母,往往更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道歉不仅不会削弱作为父母的权威,反而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勇于认错、敢于担当的好榜样,是真正的言传身教。

而不会道歉的父母,则会导致亲子之间的矛盾和疏离,从而使孩子变得叛逆、不听话,不利于孩子成长。

亲子沟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最难的话题,也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话题,孩子不同、父母不同,沟通的方式、方法、技巧、内容、时长都不同,对于家长来说,亲子沟通也要因材施教。

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的前提,以免无意中说出一些非常伤害孩子的话。

点击以下公众号卡片

立即关注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