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眼健为实
作者|陈真真
观点
新生植发与大麦植发、雍禾植发、碧莲盛植发并称为国内四大民营植发机构,虽然在业内比较知名,但新生植发的结局却不怎么乐观。早在1月30日,就有媒体报道,新生植发主要创始人卷钱跑路,公司面临破产危机。
“我好惨,当初纠结了好久,终于下定决心在新生植发做了发际线手术,后期还有治疗疗程没有做,结果门店倒闭了,联系不到任何销售和客服,真的很生气。”在北京工作的小欣向眼健为实吐槽她的植发经历。
据小欣介绍,她今年32岁,长期熬夜加上工作压力大,发际线逐渐后移。她多次在地铁看到新生植发的广告,也事先通过网络咨询了该机构的工作人员,才决定去植发的,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笔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新生植发”,发现和小欣有类似经历的人很多,截至3月7日,该平台共有200条关于新生植发的投诉结果,投诉的问题主要是店铺倒闭、退款困难、植发效果差等。除了新生植发之外,被投诉的对象还包括大麦植发、碧盛莲植发、青逸植发、倍生植发等多个植发机构,暴露了植发行业中存在虚假宣传、消费陷阱、安全隐患等种种乱象。
技术包装五花八门,多为营销噱头
笔者通过网络平台咨询了雍和植发、碧盛莲植发,发现客服人员大多以分享案例或提供方案为由,留下咨询者的微信号或电话,随后引导咨询者到店进行免费毛囊检测。
“植完还会再掉吗?”,加微信后,针对笔者提出的植发手术成功率问题,以上两家机构均作出了明确的承诺。雍和植发的客服表示:“植发的原理是自体毛囊移植,是一次种植终生有效的,成功率百分之百,毛囊成活率95%以上,术前都会签署保障协议的。”碧盛莲植发的客服也表示,毛囊成活率在95%以上,还附上了视频介绍,表示他们采用的是微针技术,孔径是全行业最细的。
毛发种植主要分为“取发”和“种植”两个环节,分别有不同的技术。目前为止,国际上公认的取发技术只有两种,即头皮条切取法(FUT)和毛囊单位钻取法(FUE)。
客服所说的微针、宝石刀、种植笔又是什么呢?在种植环节,分为多种方法,不同的方法对应的手术器械也不同。笔者注意到,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导的《毛发移植规范团体标准》中介绍,种植可以采用三种方法,分别是镊子种植(宝石刀+镊子)、种植笔、即插即种(种植针+镊子)。
被民营植发机构包装出来的“微针”技术,给人一种创伤更小、技术更高的感觉,实际上所谓的微针就是毛囊钻取针和种植器械,针的大小要根据患者头发毛囊的直径和毛囊单位中含有的毛发根数来判断,也并非越细越好。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主任医师杨顶权曾在央视某节目中提到,正规的植发技术只有FUT、FUE两种,市面上所有宣传的、夸张的,比如3D、微针,都是一种营销噱头,本质上就是FUT或FUE。
承诺疗效不靠谱,消费者往往吃“哑巴亏”
对于植发效果,承诺毛囊成活率95%以上的机构比比皆是,更是以在合同中约定成活率来打消消费者的顾虑。实际上,毛囊成活率的鉴定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笔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阅发现,很多因植发失败产生的纠纷案件,都是由于消费者鉴定难或举证难被判败诉。比如,广州的董先生因不满植发效果状告广州倍生医疗植发机构。董先生认为,植发效果并没有达到植发机构宣称的95%,作为被告,倍生植发辩称,患者应当通过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以确定医院诊疗过程是否存在过错。不过,因没有机构能鉴定“植发后的毛囊成活率”,董先生最终败诉。
一位从事司法鉴定的专业人士告诉笔者,植发效果与患者本身的体质、医生的植发技术以及术后护理等都有关系,因此很难做出鉴定。中日友好医院毛发移植中心医生冯苏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毛囊成活率目前没有办法计算,毛囊的术后成活率目前只是一个科研指标,不是临床上的观察指标。
既然没有机构可以鉴定毛囊存活率,植发机构却拍着胸脯承诺疗效,这是不是“骗术”?对此,北京大成(济南)律师事务所殷庆乾律师表示,植发机构作为专业机构,其本身对毛囊存活率这一关键数据指标是否可量化比患者有更清楚的认知,如果植发机构明知不可量化,却依然在合同中作出保证,则有误导或欺诈消费者的嫌疑。
培训班宣称3天即可学会,“速成医生”非法行医
“没有医学资质,培训几天就能给人植发,怪不得那么多人植发失败。”徐强告诉笔者,他原本是想找一家靠谱的植发机构做手术,结果偶然搜索到植发培训的广告,广告声称零基础的小白都能学会植发。
笔者联系到麦子植发培训学院,当被问及“大概多久可以学会植发技术”时,一位自称培训老师的人员表示,3天包教包会,终身免费复训,完全没有医学基础也没关系,只需要胆大、心细、有耐心。
这位培训老师表示,学员经培训毕业后,可以去民营植发机构也可以自己开店,多数人选择自己开店,植发一次的成本低至200-500元,收入在1万-8万元,属于零风险、高收入。
事实上,植发属于医疗美容项目。按照《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相应的条件,其中第一条就是: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也就是说,做医疗美容项目必须拥有医师资格证与医师执业证书,否则属于非法行医。
从各地的查处中可以发现,“黑机构”无资质人员非法开展植发手术的案例并不少见。例如,2021年3月24日,昆山雍禾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因使用不具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条件的执业医师被罚款1.9万元。
有业内人士透露,有些植发机构有执照的医生只是挂名,大量手术由无资质人员操作,有的美容美发店与无资质人员合作,推荐消费者植发,然后从中分成。植发机构以及医护人员的医疗资质无法保障,这就将植发手术的风险转嫁给了消费者。
说到底,普通消费者对植发行业内部了解甚少,隐藏在平静海面下的,可能是混乱的“营销战”。对于个人而言,遭遇脱发时,应该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不能病急乱投医,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植发。相关部门严格植发准入门槛、加强监督,行业自身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服务中去,或许才能走的更远。
本文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参考资料:
[1]植发行业乱象多疗效承诺不靠谱 大麦微针、新生植发被投诉
https://www.chinanews.com.cn/life/2022/04-28/9741660.shtml
[2]广州男子不满植发效果状告植发机构,因无法鉴定“毛囊存活率”败诉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09242117122323.html
[3]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198.htm
[4]植发行业有哪些内幕?那些不为人知的真实黑幕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1219301
[5]央视一套曝光植发行业乱象,技术过度包装被批
https://m.huanqiu.com/article/3ztCKoatX70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