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市上出现“甲醛娃娃菜”,大爷大妈退避三舍,这是真的吗?蔬菜中为什么会有甲醛?对我们的健康有多大危害?市场上的果蔬,我们以后还敢放心买、放心吃吗?看完本期文章,心中自然会有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蘑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不久互联网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视频,作者使用家装室内甲醛检测盒来测试蘑菇的甲醛含量,结果令人瞠目结舌,蘑菇的甲醛含量竟然达到了“重度污染”的程度。这是真的吗?为此,广州食品安全研究所的专家表示,网络上用家装甲检测盒来做试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误导性,理想且科学的评判应该是理化方法盒高效液相方法。就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类来说,内部的呈味物质在和酶代谢后会形成甲醛,不过量很小,在烹饪的时候只要是先清洗后高温加工,仅有的甲醛也会很快挥发,换言之,我们只要在吃蘑菇的时候保证做熟,根本就不用考虑甲醛的问题,对健康的影响几乎为零。

第二个:发白的豆腐

当然了,豆腐在大多数人眼中自然是白色的,因此我指的是那种色泽看上去异常发白或者说一眼看上去颜色过分发白的豆腐。记得网上有人说这类豆腐都是用甲醛处理过的,目的在于让豆腐的色泽更光鲜,更显白,能够卖上好价钱。世事如何呢?

这么说吧,不同地区不同的商户制作出的豆腐颜色都是具有差异性的,这和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凝固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普通人仅靠肉眼来判断豆腐有没有甲醛压根就不合理,也不科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用塑料袋捆绑的蔬菜

有说法称,不管是塑料袋还是塑料胶都是包含大量有毒物质的东西,一旦用在蔬菜的捆绑包装上,就会造成二次污染,出现甲醛超标的情况。然而事实上,不管是塑料袋还是胶带,都属于涂有粘合剂的塑料制品,国家对于原材料的使用,生产全过程以及产品的检测验收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只要是符合国标,从正儿八经渠道获得的塑料制品,就不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另外多说一点,由于塑料膜的稳定性较高,会释放大剂量甲醛可能性不高,而甲醛又具有易挥发、溶于水的特点,因此只要在吃之前把食材清洗干净,高温烹饪,你像找残留的都很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版的《中国居民饮食指南》指出,每日必须保障有足够的新鲜蔬菜摄入,才能在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有利于健康。那么问题来了,生活中我们该学习如何买健康的蔬菜呢?大家不妨听听我的经验,也就是“三步走原则”。

一看,不管买哪种蔬菜,首先就要看看颜色,大家记住,不是越浓艳的就一定好,另外,干枯的、发蔫的、扭曲、损伤的蔬菜不要买,一个不小心就要踩坑,得不偿失。

二摸,我们用手去碰一下蔬菜表面,如果是特别光滑的,大概率商户是用了胶质或者淀粉进行了处理,记住,不要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闻,有一些蔬菜为了赶时间上市,农户或者经销商会喷洒农药,由于有机磷一类的农药都有很强的刺激性,所以用鼻子一闻,但凡味道复杂、具有刺激性,别买就对了。

看到这里,如果你对内源性甲醛的安全性还有顾虑,那就在烹饪前对食材进行仔细的清洗,然后放在水中或者淡盐水中浸泡上10分钟,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蔬菜内部的甲醛。好了,今天咱们就聊到这里吧。大家平时喜欢吃那些青菜?你关心过蔬菜甲醛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