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那一年我36岁,在爷爷留给我的农家院里带着两个徒弟做刀。那时,刀具收藏热在国内已初现端倪,有不少像我这样的热血青年投身刀匠行业,想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片天。

刀匠这个职业总是对男人充满诱惑,火星四溅,激情四射,又带着那么一点神秘感。但在当时,国内刀匠其实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人们普遍青睐国外的刀匠大师,比如美国的比尔·莫兰,日本的松田菊男。国内刀匠处在鄙视链的底端,往往只能接一些委托定制(其实是照着国外杂志的图片抄袭仿造)的活儿,类似代工厂,赚取微薄的工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提出了做“中国原创刀具的想法,开始推广我自己设计的中国风折叠锻打大马士革刀。有人说,张勇这样搞早晚得饿死。也有人说,张勇是不是想当大师想疯了。还有人断言,匠人工坊最多坚持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从没想过要当大师,做原创刀具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想法。一方面,我认为传统手工艺必须创新才能有发展。欧美和日本的现代刀具业之所以繁荣,是因为他们有很多出色的刀具设计师、艺术家。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刀创作者。另一方面,我是一个古兵器迷,喜欢收藏中国古代兵器,在修复和研究古兵器的过程中,非常希望把古兵器的一些设计思想融入到自己创作的刀具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欧美和日本刀具大师有许多非常出色的作品,但是他们的作品是基于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虽然有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如果全盘照抄就会觉得味同嚼蜡。

中国刀匠,还是得做有中国味的刀。

2014年,我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件原创刀具作品《合璧》,寓意中西合璧、珠联璧合。从名称上就交待得很清楚,我的创作突出中式风格,同时借鉴西方刀具的一些设计思路。

合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璧

《合璧》全长22.5厘米,刃长12.3厘米,符合国内的刀具管制政策,不属于管制刀具。国内政策对刀身长度(刃长)的要求是必须小于15厘米。这种限制其实对刀具设计者非常不利,因为通常意义上的开山刀、户外猎刀、战术刀,刃长大多会超过15厘米。然而法律的底线必须遵守,所以国内刀匠从一开始就束缚了手脚,只能在中小型艺术刀方面下功夫。

合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璧

在刀友鼓励下,2015年,我推出了自己的第二款原创作品《长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一款洋溢着浓烈中国风的刀具作品,采用纯手工折叠锻打大马士革钢,紫光檀雕刻竹节造型刀柄,古意盎然,豪情激荡。持刀在手,彰显主人的豪侠义气,文采风流。

长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风

此后我又设计了一款中国特有的“书刀”,《蟾宫折桂》。书刀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最初是古人在竹简上“写字”、勘误所用的“刀笔”。纸张普及以后,书刀就主要用来裁纸、拆信、刮擦墨迹以及防身,是古代文人书房必备之物。乾隆皇帝收藏过几十把各种材质和造型的书刀。近代大文豪鲁迅也是书刀的狂热爱好者。古人常把书刀作为礼物赠送给准备入学或者赶考的年轻人,勉励他们专心治学,将来学业所成,光耀门庭。

蟾宫折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蟾宫折桂

除了书刀之外,我还设计过几款茶刀。《金刚六字真言茶刀》是其中之一,全长18.5厘米,刃长6.5厘米。整体为佛教金刚杵造型,刀柄是紫光檀雕刻三面大忿怒金刚,999纯银点睛,降服六道,慑服心神。

金刚六字真言茶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刚六字真言茶刀

大马士革钢刀头打磨成三节,犹如三层佛塔,体现佛塔庄严。刀柄上有三层隔片,隔片可以很好地化解木材和金属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持久稳固。上面雕刻了梵文六字真言: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摆于案头,举手投足间参悟佛法,荡涤心神。时刻体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此,喝茶也是一种修行。

金刚六字真言茶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刚六字真言茶刀

我设计制作的刀,从刀坯的折叠锻打,到锻造刀形、研磨、淬火、开刃、雕刻刀柄、制作真皮刀鞘,全程都是我和徒弟纯手工完成,这在国内刀具圈算是比较罕见的。等于除了设计之外,既要当铁匠又要当木匠,还得当皮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还尝试过对欧美刀具进行中国化改良,设计了一款《中式羽毛纹博伊刀》。手工锻造羽毛纹,我的匠人工坊应该算是国内第一个。

中式博伊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式博伊刀

我的另一款羽毛纹大马士革刀是《冷月》,一款精致小巧的执手刀。折叠锻打羽毛纹大马士革钢,紫光檀镶嵌银丝和猛犸刀柄,皮绳挂坠配大马士革珠子,十分可爱。

冷月一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冷月一号

从推出第一款原创艺术刀《合璧》到今天,我总共设计推出了45款原创大马士革刀作品,囊括了猎刀、户外刀、日用刀、茶刀、香刀、斧子等。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找我订刀,鼓励我坚持原创。这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我们国内的刀具爱好者并不是天生偏爱外国刀、崇洋媚外。而是我们国内缺少值得收藏的刀具精品,缺少沉下心来搞创作的手工刀匠。这也不能全怪我们的从业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政策环境的原因,这些年我眼看着一些同行满怀激情建起刀坊,最后又不得不在理想与谋生之间做出无奈的选择。2013-2023,经历了整整10年,现在仍然存活的手工刀坊,还不到10年前的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衷心地希望国内刀匠能够加强交流,像美国锻造刀匠协会那样组织起来,报团取暖,互相交流技术,推荐彼此的作品。比尔·莫兰在1976年创立锻造刀匠协会时曾经说,那时候美国的手工锻造刀匠已经只剩五六家,都在各自勉力维持。后来通过大家相互扶持,交流工艺,举办刀展,培植新人,手工锻造刀具这个行业在美国日益振兴,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如果您身边有从事手工锻造刀具的朋友,欢迎介绍我们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原创刀具经历了十年历程走到今天,依旧非常稚嫩,依旧风雨飘摇,仍然需要广大刀友的支持与呵护。我作为一名手工刀匠,虽然体会了各种艰难,仍然为这十年感到庆幸和骄傲。匠人工坊愿做中国原创刀具的一粒火种,继续摸索前行,努力燃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