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葵警说法】人醒≠酒醒,“隔夜酒”莫大意!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成了大多数驾驶人的共识,但是有一种情况您可能忽略了,而且很容易“中招”,那就是“隔夜酒”。大多数人认为,经过一夜的休息

酒醒自然没事,实则不然,“隔夜酒”仍有可能构成酒驾。

警惕!人醒酒未醒

近日晚上,新会公安交警大队在圭峰路劳大岗开展酒驾醉驾夜查整治行动。在对粤JS5***小车检查时,发现驾驶员魏某身上有酒气,于是对其进行酒精呼气式检测,检测结果为38mg/100ml,属于酒后驾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某称,自己午饭和晚饭没有喝酒,不可能是酒后驾驶。经核查,魏某在前一天晚上喝了啤酒和洋酒,通宵至第二天早上9时,自认为可以开车上路,最后被交警查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会公安交警对魏某解释了“隔夜酒”“隔餐酒”的相关知识和酒驾的有关法律法规,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依法对魏某处以罚款2000元,记12分,暂扣驾驶证6个月的处罚。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休息几个小时不就醒酒了?”很多驾驶人都有这样的误区,殊不知喝酒后要警惕

“隔餐酒”“隔夜酒”!!!

什么是“隔餐酒”“隔夜酒”?

“隔餐酒”“隔夜酒”,是指某些司机在中午或晚上喝酒,休息一段时间或一个晚上后,以为酒精已经代谢完毕,继续开车,实际上是“人醒了,酒没醒”的状态。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取决于个体差异及酒精摄入量,人的体质不同,酒精的代谢速度也不同。不仅人与人之间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个人,酒精的代谢速度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也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时常有驾驶人在当天夜里或凌晨喝酒,第二天自以为酒醒,在酒精没代谢完的状态下开车上路,导致酒驾或醉驾

远离酒驾,文明出行

交警部门提醒:饮酒后24小时内尽量不要开车,莫因一杯酒和一时的侥幸,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生命无价,酒后不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