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做什么行业,

请记住,

三个月的学徒期,

六个月的生存期,

十八个月的事业期,

最后才能到达成功期,

一旦认定开始了,

就一直坚持下去,

半途而废,

只会让你停留在生存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什么是打杂工作?

请区分“打杂工作”和“基础性工作”。

会计每天整理原始凭证,核对票据,工作医师每天抄处方,工作律师整理律所里面的合同档案,这不是打杂,这些都是行业里的基础性工作。

所谓基础性工作,要求不高、比较繁琐,适合入门的新人接触一线业务,用来练手。但如果是在办公室打扫卫生、拿快递、泡咖啡、帮领导接小孩,这种和工作完全无关的工作,这些叫做打杂。

二、如何提高工作的含金量

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你在工作中的收获不是只能围绕在工作内容上,能收获什么完全取决于你怎么做。西瓜树有几个建议:

01、最重要的第一步,做好手里的活儿

一个审计事务所的老师说,他曾经带过一个工作生,学校背景不错,能力也不错,但是不屑于做工作工作中那些简单的活儿。给他一个简单的统计任务,他很快做好了,拿着数据过来,然后说,我整理好了,最后你把这个和这个再加起来就行。老师简直哭笑不得,我是让你来帮我工作的,不是让你来教我怎么去计算的。

给你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你知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要给谁看?怎么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更直观?重复性的工作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多项工作的时候如何判断优先级?你对这个工作的理解,决定了你交付的出来的成果,只有从完成好基础性工作这一步建立了信任感,别人才会把更多的工作内容交给你。

02、如何把重复的工作,做出新意

你应该多往前做一步。要你统计数据,你不妨再总结、分析下数据,向别人展示你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不要犯非能力上的错误。不要因为粗心/懒惰/拖延/沟通不当等非能力上的原因把你本可以做好的事情搞砸。

03、从自己的岗位出发,顺藤摸瓜地去吸收工作知识

切忌有螺丝钉思维,觉得我只要做好手里的活儿就行,要从自己的岗位“顺藤摸瓜”,理清业务逻辑。

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在整个部门的工作中处于哪一环?完整的业务流程是怎样的

你的部门工作在整个业务中处于哪一环?部门之间是如何配合的?

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什么?你们业务在公司中处于什么位置?

这些问题难吗?有点,但是试着去思考。尤其是在大公司工作的同学们,如果你觉得大公司最大的价值只是给简历背书,那你就太浪费这个工作机会了。尝试站在大公司的鞋子里思考问题,去获得行业前沿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你会收获更多。

充分利用岗位资源去学习更多,榨干工作能够带给你的价值。公司内部的培训会多参加,内部官网也多去逛逛,除了自己的业务线也看看别的业务线都在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成果。

04、保持工作的一腔热血

我们去工作的时候,不想做“打杂”的事,难道真的是因为眼高手低吗?不是,是因为打杂很容易磨灭一个人的热情。很多同学,工作前也是一腔热血,期待去写字楼里,去开会、写报告、见客户,为马上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而觉得兴奋。但是每天都做着简单、重复度高、耗费精力、低价值的工作,没有找到获得感和成就感,磨灭了自己的激情,找不到工作的意义。

这种落差感其实很打击人,觉得自己上了那么多年学,结果还是什么都不会,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不知道能干什么,好像什么都可以做,好像又啥也做不了。

光靠我们的想象力和热情去工作是不够的,二八原则之有成就感的工作可能只占20%,但是那是由剩下的80%的枯燥的工作为基础的。学会在日常重复性事务中不也不骄不躁,愿意延迟满足,不急于看到结果。

最后

对于每次工作的机会也要好好珍惜,先做好手里的活儿,去汲取更多的业务知识,形成自己的业务感知和业务逻辑,去接触接触同事,积累人脉,好好的感受这份工作,就够了。剩下的,或许你在工作中有过困惑,有过失落,有过找不到方向的迷茫感。

别怕,只要你一直在努力思考,努力前进,这些最终都会有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