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否明白改变命运的不是“孔乙己的大褂”?
很长时间,很多人都把教育改变命运当成是金科玉律,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完全忽视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拥有共同的"认知起点",而非是按照学历、身份、等级分配社会财富。
与此同时也忽视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的市场经济,也忽视了市场所必备的自由、公正和信用。当一些肆无忌惮地践踏市场要素的时候,习惯了按照学历获取收入的人突然发现再也无法按照这张纸从市场上获得财富了……想获得财富也得遵循市场的规律。
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尤其是长期办教育的人,很难接受教育光环不再,更难接受教育无法改变命运的现实。同时把教育当作投资的家长也越来越感受到教育亏本了。
职业不分贵贱,这不应该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国家长期的目标,只是长期以来"教育改变命运"的幻觉反而让职业歧视在教育中越来越严重。"考不上好大学就要去到工地搬砖"的类似言论在学校也是非常普遍,可惜的是现在到工地上搬砖恐怕都快变成了奢望。
过去在这方面做过很多分析,写过很多文字,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
我们可以知道"孔乙己文化"产生的背景与这些年大学生就业难不无关系,不过过去就业难大都是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职业需求的矛盾,放下"读书人"的身架就业蓝领也没有什么太大困难。可是这几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社会上岗位明显减少许多,体面的读书人的岗位更少了,以至于一些曾被读书人认为不体面的超市、厨师等岗位进入大学招聘,且趋之若鹜。
或许,我们需要再一次认真思考教育的目的了,也需要社会和教育界把教育从改变命运的神坛上请下来。教育就是教育,只是还在进入社会前的必要的学习场所,这只是一种学习公平,人才筛选和分配财富只是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歧途。
学历最终应该变成孩子们进入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让市场与个人迅速匹配,把学历当作分配财富的敲门砖或者"孔乙己的马褂"的观念或许都将在这次就业难的洗礼中得到纠正。
社会各界也需要在这次危机中重塑市场中的"自由"、"公正"、"信用"等要素,没有了投机取巧把"改变命运为己任、努力培养人上人"的教育的掣肘,社会公正、公平或许会在就业难的危机发展得更好一些。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
图片来自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