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被称为斯大林的“救火队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却有另一位鲜有人知的将军能和朱可夫齐名。

他44岁就已经当上了苏联大将,同时担任西路方面军的总司令,他就是巴甫洛夫。

然而,这样一位大将却没有牺牲在战场上,1941年7月巴甫洛夫被苏联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巴甫洛夫也因此成为了二战期间苏联死亡的最高级别将领,当时他所犯的罪名的叛国罪。

判决书出来之后,斯大林久久不能平复,他先是划掉了判决书上的三个词,随后又说出了巴甫洛夫的死因。很快,巴甫洛夫就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那么,巴甫洛夫有着怎么样的经历?为何斯大林划掉的是哪几个字?

学霸将军 平步青云

十月革命前夕,巴甫洛夫同许多人一样,面临着人生的抉择,到底是加入红军,还是继续留在白军?成为了当时许多人的一个困难的选择。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巴甫洛夫选择了加入苏维埃红军,当时他的想法仅仅是因为红军的待遇会比白军要更好。

由于巴甫洛夫曾经在学习里面读过书,在当时的红军里面有文化的人不多,因此他在加入红军之后很快就晋升为了一名士官。

就因为他曾经读过几年小学,所以他在晋升为士官之后很快又被红军送去军事学院学习。

在此期间,他远离了战场,但是同样也缺少了实战的经验,不过他在学校里面学习到了先进的装甲兵团理念,这为他之后的升迁提供了基础。

在军校毕业之后,巴甫洛夫就成为军中有名的学霸,主要是因为也没多少人读过书。随后巴甫洛夫参加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取得了一些胜利,很快他就成为了红军将领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巴甫洛夫因为曾经在军校里面学习过装甲兵团知识,因此苏联在组建装甲兵团的时候就想到了巴甫洛夫。

随后苏联组建了两支装甲兵团,其中一支是著名的朱可夫将军担任指挥,另一支则交给了巴甫洛夫,他成为了和朱可夫齐名的大将。

一年之后朱可夫晋升为大将,随后巴甫洛夫也同样获得了大将军衔,此时的他才不过44岁。

因为最初的巴甫洛夫表现还是相当出色的,他在1935年的基辅军区演习中,展示出了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和调度能力,因此也深受斯大林的器重和喜爱。

很快,巴甫洛夫就迎来了他的第一场考验,在1937年时前往西班牙参加西班牙内战,他指挥苏联的装甲部队协助西班牙共和军作战。

在这场战斗期间巴甫洛夫屡战屡胜,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回国之后获得了众多的荣誉,他的人生也由此走上了巅峰。

苏德战争爆发前,巴甫洛夫担任西方面军的总司令,可见人生的转折来得如此之快。

后来,随着德军的入侵,巴甫洛夫的部队却节节败退。巴甫洛夫驻守的明斯克也被德军攻克,巴甫洛夫丢下了自己的部队而逃,其手下近50万人的部队就此被德军歼灭。

明斯克的丢失,意味着白俄罗斯很快也将沦陷,为了抵御德军,1941年6月30日,斯大林让铁木辛哥接替巴甫洛夫指挥西方面军,随后就就将这位逃跑将军叫回了莫斯科。

一开始,巴甫洛夫还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他先是和铁木辛哥交接工作,看着铁木辛哥他还想要为自己的行为狡辩。

巴甫洛夫告诉铁木辛哥,自己在明斯克已经尽力了,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换谁都挡不住德军的进攻。铁木辛哥则十分嫌弃地表示,西方面军全军覆没,难道你巴甫洛夫一点责任都没有?换谁来都不会打得如此难看吧。

随后铁木辛哥的办公室来了两名军官,一旁的巴甫洛夫感到十分诧异。

两名军官敬了个礼之后拿出了一份逮捕令,目标直指巴甫洛夫。

此时,他刚刚卸任西方面军总司令,转眼间就成为了阶下囚,巴甫洛夫本人则大吃一惊。

巴甫洛夫还想着辩解,铁木辛哥也没给他这个机会了,让他直接去莫斯科和斯大林解释。

巴甫洛夫被前来的军官带走,随后就送往莫斯科听候发落。

那么,巴甫洛夫这场仗是怎么打的?是真的技不如人还是巴甫洛夫自己的问题?

德军来势汹汹 苏军一溃千里

1941年希特勒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他希望能够赶在冬季之前迅速拿下苏联。

要拿下苏联,主要目标自然是苏联人民的精神支柱——莫斯科,为此,希特勒打算强攻白俄罗斯,走最短的路线进攻莫斯科。

希特勒命令传统普鲁士军人冯博克元帅指挥这次行动,并将帝国最精锐的中央集团军交给他。

随后,冯博克就打算来个南北夹击,用装甲部队冲垮苏军。

在冯博克的计划当中,北路军从东普鲁士出发,兵锋直指比亚韦斯托克;而南路军则穿过普鲁里皮亚特沼泽,径直攻取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冯博克打算将苏军围困在白俄罗斯地区,意图一举歼灭此地的苏军力量。

另一边,苏联驻守此地的则是西方面军,此时巴甫洛夫手下共有三个集团军,总计44个师。

按理说这支部队在人数上是不亚于冯博克的部队,但是一将无能害死三军,巴甫洛夫对于德军的计划丝毫没有预感。

巴甫洛夫天真地以为德军仅在北线进行行动,这样一来,只要守住比亚韦斯托克,就能够击退德军,对于南线的部队丝毫没有防备。

在巴甫洛夫的命令下,他将南线明斯克的部队紧急调往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的防御力量十分薄弱。巴甫洛夫把明斯克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很快他将为自己的大意付出代价。

冯博克为了确保战事进展顺利,特意调来了德国第二航空大队,总共几千架先进的战斗机。

随后在6月22日凌晨,冯博克让空军力量先行出发,数千架战斗机直接扑向西方面军的机场。

苏联方面26个机场全部被摧毁,无数的战斗机葬身于火海之中。

轰炸成功之后,冯博克开始派出精锐的装甲兵团,朝着北线的比亚韦斯托克疯狂进攻。

德军的装甲部队在当时几乎无人能敌,很快苏军就被打得晕头转向,没多久就全线败退。然而北线不过是一个小目标,德军真正想要的是明斯克。

德军在北线取得胜利之后,立刻马不停蹄地直奔明斯克而来。

随后,德军的进攻是越战越勇,短短几天之内,就往南线推进了大片阵地,期间还攻克了白俄罗斯的多个重镇。

其中,最快的莫过于德军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拿下北部重镇德鲁格诺。

此时的巴甫洛夫开始慌了,他立刻组织第3和第10集团军开始对德军反攻。

但此时的红军已经无力在战场上扭转颓势,在多次冲锋无果之后,自身的部队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无奈之下苏军只得节节败退。

德军的两线部队开始慢慢收紧包围圈,巴甫洛夫下令部队撤离比亚韦斯托克,同时让第3和第10军团也撤离,全军直奔明斯克。

不过德军也不给他们机会了,这两个集团军还没有回到明斯克就被德军包围了。

几十万红军在德军的围剿下显得十分窘迫,另一边的明斯克由于防守力量薄弱,德军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明斯克。

而此时的巴甫洛夫的50万人还被围困在比亚韦斯托克,见明斯克已经陷落,所有部队都变成了无头苍蝇各自为战,战斗力也急剧下滑。

这50万人有的逃跑,有的到山里躲了起来,还有的伪装成当地的老百姓。

不过大部分的苏军士兵都选择了放下武器向德军投降,经过战后统计,此战苏军投降人数达到了惊人的32.5万,可以说西方面军基本上是全军覆没了。

冯博克同时完成了歼灭巴甫洛夫和夺取明斯克的任务,希特勒对此也是相当满意,拿下明斯克之后下一个目标就直指莫斯科了。

冯博克指挥精锐部队进入到了俄罗斯的境内,开始往他们的下一个目标莫斯科进军。

因为巴甫洛夫的错误指挥,苏军在战场上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局面,巴甫洛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后,巴甫洛夫就被苏联军事法庭的军官送往了莫斯科,那么,接下来等待他的是什么命运?斯大林对此又有什么看法?

巴甫洛夫的无能 斯大林的无奈

巴甫洛夫抵达莫斯科之后就被关在了郊区的一所监狱里,负责看守的中将开始对巴甫洛夫进行审问。

当时,中将对巴甫洛夫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何不对机场进行战略防御?为何对于德军的行动反应如此迟钝?又为何放弃明斯克的防御,将所有部队都带去北部?

巴甫洛夫面对这些提问没有做出回应,只是用香烟来掩盖自己的沉默。

巴甫洛夫表示,自己只相信情报,并没有作出任何靠直觉而采取的行动,他表示自己在战争开始之前没有收到任何情报。

其实,巴甫洛夫知道战事的发展,他原本可以先向上级汇报情况,然后作出相关的战略部署。

只是巴甫洛夫既没有汇报也没有部署,在他的心里面更多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作为的思想根植在脑中,这也难怪后面会遭到如此溃败了。

1941年7月,巴甫洛夫被带到了莫斯科军事法庭,巴甫洛夫的叛国罪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

随后,法院将判决书交给了斯大林,斯大林看着自己曾经一手提拔的将领落得如此下场,心里面也特别不是滋味。

看着判决书上将巴甫洛夫贬得一无是处,斯大林的心中也是十分难过,随后拿起笔在判决书上划掉了“阴谋”、“昏聩”、“愚蠢的”这三个形容词。

随后斯大林点起了一根烟,缓缓地说道:“他还是晋升得太快了。”

其实,巴甫洛夫确实是坦克战争上的一位军事奇才,但是他的能力远没到可以担任一方主帅的水平。且不说和德军名将相比,就算是对比冯博克,巴甫洛夫也显得太过于稚嫩了。

斯大林能够如此重用巴甫洛夫,更多是因为其身上的一股狠劲,只可惜这股狠劲没能够用在战场之上。

1941年7月28日,法庭宣布巴甫洛夫及其手下的三位将领,由于指挥不当,导致苏军丢掉了大量的武器物资,让敌军突破了防线。按照法律剥夺几人的军权,判处枪决。

其实这一次的溃败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早在年初的时候西方面军就曾经进行过一次军事演习,由巴甫洛夫和朱可夫两人分别指挥两军对垒。

然而,刚一交手朱可夫就看出来对方的不足,巴甫洛夫将重兵集结在了比亚韦斯托克,可是那里并不利于防守。

朱可夫就和后来的冯博克一样,分兵两路进攻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

巴甫洛夫在各方面条件都优于朱可夫的情况下,被朱可夫击败。可是巴甫洛夫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还指责朱可夫个人英雄主义。

巴甫洛夫认为朱可夫此举是狡猾的行为,不按照套路来。

朱可夫却表示战场上瞬息万变,敌军不可能会按照你的部署来进攻,要懂得随机应变。

此话一出,巴甫洛夫也是无言以对,但是他还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

或许如果当时巴甫洛夫能够注意朱可夫的提醒,西方面军的惨败就不会出现,苏德战场也不至于会打得如此被动。

结语

巴甫洛夫的起点很高,同时自身也兼有装甲兵团的理论知识,但是他就是苏联的“赵括”只懂得纸上谈兵。真正面临实战的时候却不懂得实时变通,最终落得大败而归的下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过快的晋升速度也让这位将军有点忘乎所以。

真理来源于实践,打仗也不例外,和巴甫洛夫相反的则是朱可夫。他善于在战场上寻找破敌之策,这也是为什么一个被枪决,一个成为苏联英雄的原因,不仅性格决定命运,能力也决定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