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举世瞩目!习近平下周访俄,这3个关键词有深意!中国发出第三份全球倡议

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不到一周,中国外交接连发布重磅消息。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继续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介绍此访时,用了3个关键词: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

本周,一场高层对话会也引发全球关注。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讲话,并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也是党的二十大和2023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出席重大主场多边外交活动。

近日,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表态欲与中国建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称,中方欢迎洪方有关表态。汪文斌还特别指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的立场,终将以失败而告终。本周,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也在发布会上强势发声:反“独”促统,台湾当归。

1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月17日宣布,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习近平继续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介绍此访时,用了3个关键词: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

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自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九次踏上俄罗斯土地。10年前的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首访也是去了俄罗斯。十年间,中俄最高领导人会面40次,两国元首政治交往始终保持着高水平、高频率、高质量。

2019年6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新华社发

习近平主席上一次访俄是在2019年6月。时隔三年多再次访俄,习近平主席将同普京总统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促进两国战略协作与务实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重要大国,中俄关系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说,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的国事访问将是一次友谊之旅,进一步加深中俄两国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夯实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政治基础和民意基础。

汪文斌表示,习近平主席访俄将是一次合作之旅,推进双边各领域互利合作,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助力两国实现各自发展振兴目标。

“习近平主席访俄将是一次和平之旅。双方将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多极世界格局,完善全球治理,为世界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汪文斌说,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汪文斌说,不久前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重申了习近平主席此前提出的“四个共同”“四个应该”和“三点思考”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了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中方的主张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

就在3月16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时,呼吁乌俄为对话谈判保留希望,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不要关死政治解决的大门。秦刚同时强调,中方将继续为停火止战、缓解危机、恢复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

“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今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秦刚强调:元首交往是中俄关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必将在更高水平上不断前行。

2

全国两会后,中方主场外交也亮点不断。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月17日宣布,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将于3月26日至3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将是卢拉今年1月再次当选巴西总统后的首次访华。

本周,一场高层对话会也引发全球关注。

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讲话,并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新华社发

这也是党的二十大和2023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出席重大主场多边外交活动。

在这场主题为“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的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现代化之问”给出了中国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点主张: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要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要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要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这些全面系统的阐释为人类推进现代化进程指明方向。

“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这些生动的表述也让人印象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高层对话会,与会的外国政党领导人和代表人数,大大超过了最初受邀的人数。共有150多个国家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以视频连线形式参会,有的来自执政党,也有的来自参政党、在野党,覆盖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广大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对话会上还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6日表示,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倡议着眼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全球文明倡议一经提出,就引发国际社会积极反响。

汪文斌表示,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者,“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一以贯之。

3

近日,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抛出“将开始与中国正式建交”这一震撼弹,迅速引发舆论热议。

这不是卡斯特罗第一次表达建交意愿,在2021年竞选总统期间,她就明确表达过与中国建交的意愿。

本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相关问题也被多次追问。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3月15日表示,中方欢迎洪方有关表态。汪文斌说,世界上181个国家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中国建交的事实充分证明,同中国建交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潮流的正确选择。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

2021年12月,宣布与中国复交的尼加拉瓜正是洪都拉斯的邻国。

3月1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汪文斌表示,近年来,巴拿马、萨尔瓦多、多米尼加、尼加拉瓜等国相继同中国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后,双边务实合作快速发展,有力助推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给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方愿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包括洪都拉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相信这将为洪都拉斯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创造更多机遇。

汪文斌还特别指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的立场,终将以失败而告终。

同一天,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的一番话也让国人振奋。

谭克非强调:台湾是中国的台湾,是全中国人民的台湾。大陆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反“独”促统,台湾当归。对于民进党当局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对于外部势力任何干涉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严阵以待,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延伸阅读:

媒体:中国领导人去俄罗斯 不需要看任何国家脸色

外交部刚刚官宣中国领导人即将访问俄罗斯。此访既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三年多来首次访俄,也是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外交开篇之作。在乌克兰危机进入紧要关头、是战是和前途未卜的当下,中国走出这一步,国际舆论高度关注,西方有些不三不四的说法。有必要厘清事实,以正视听。

中俄两国国旗

一、 中国外交行动难道要看别人脸色?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堂堂正正的大国。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18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就在不久前,中国顶住美西方压力,毅然接待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访华,两国元首握手相称“真朋友”。中国领导人访俄同样是两个主权国家间的正常交往,不受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影响,更不需要看任何国家脸色。

但美国一些人显然不愿看到此访顺利成功。事实上,美方臆测、抹黑中国领导人访俄计划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近段时间,美媒隔几日就会曝出此访时间的“最新版本”。美国高官还不断鼓噪“中国正在考虑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武器”,威胁中国如果这样做,将面临“真正的后果”。

美国越是这样“敲锣打鼓走夜路”,越暴露了自身心虚。近年来,美国一手对中俄搞“双遏制”,一手在中俄间“打楔子”。乌克兰危机燃爆后,美国一手借“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削弱俄罗斯,一手推进“印太版北约”,拉近同盟体系加大对中国围堵。

美国想同时压垮中俄两个大国,只能是左支右绌,反而让中俄背靠背协作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中俄越是走得近、站得稳、发展得好,美国就越担心害怕。早在1997年,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就在《大棋局》中写道,美国最大的潜在危险是中国与俄罗斯或许还有伊朗结成大联盟。

也要看清,美国此举是一种典型的认知战手法:先是密集释放所谓情报信息,“预言”中方可能采取的政策行动,再通过官、学、媒相互印证、反复渲染,以此来限缩中国的决策空间,可谓一本万利。近期,美国还大肆鼓噪所谓“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捏造各种版本的“大陆武力攻台时间表”,营造兵凶战危氛围,也都是如出一辙的认知战套路。美国就是要通过制造和加剧台海紧张拉西方盟友入局,在中国周边复刻“乌克兰危机”,诱导中国掉入同美国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然而,中国人不是吓大的,美国这种纸老虎更不可能吓倒中国。自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漫漫七十余载筚路蓝缕,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人从来不信邪、不怕鬼,中国外交没有软骨,更没有媚骨,不会受到谁的胁迫就畏缩不前。美国越是威胁讹诈,中国就越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作出判断抉择。

上图:王毅与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下图:拜登与英澳两国领导人出席"奥库斯"发布会

二、 中俄正常交往何须遮遮掩掩?

中俄是搬不走的邻居、拆不散的朋友,是朋友就要多走动、多交流,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中俄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70多年前,苏联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2001年,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宣布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平等互利、世代友好的基本原则成为中俄关系的“黄金铁律”。中俄之间不是没有问题分歧,但双方始终努力通过友好协商找到解决方案。

中俄关系发展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俄罗斯有能源有土地,中国有人力有资本,两国是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190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120%,中国连续13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大项目合作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势头强劲,本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大。

可见,中俄关系不是大哥小弟式的所谓“结盟”,而是堂堂正正、坦坦荡荡、互利共赢的君子之交。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松茂柏悦”。

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谁又不想跟西方国家搞好关系、一起分蛋糕呢?但美国不让啊!中俄不断做大“朋友圈”,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掌握前途命运,那岂不是动了美国利益的奶酪?中俄带头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带领发展中国家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那岂不是在美国霸权的太岁头上动土?

于是美国不断给中俄关系扣上“邪恶轴心”“威权联盟”的帽子,诬蔑中俄走近是对国际秩序的挑战,鼓动“美欧对抗中俄”的新冷战。然而,美国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滤镜审视中俄关系,看到的只能是自己的倒影。

近年来,美国及其盟友们迷信霸权胁迫,用“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挑动阵营对抗,热衷“筑墙设垒”“长臂管辖”“脱钩断链”。从北约到七国集团,从“五眼联盟”到“四边机制”,再到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国叠床架屋搭建“小圈子”,打造反华反俄“辐轴体系”,试图将世界拖入分裂和对抗的深渊,才是“当之无愧”的国际规则和秩序头号破坏者。

就在几天前,美英澳三国领导人高调宣布,美国将向澳大利亚出售3艘美军现役最先进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后续可能再追加出售2艘。三个盎撒国家联手冲击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已经到了明目张胆、毫无顾忌的地步。

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

美国还在紧锣密鼓谋划第二届“领导人民主峰会”。2021年,拜登政府就曾撺掇首届“民主峰会”,妄图以民主之名拉帮结派、打压中俄,结果却沦为应者寥寥的“翻车现场”。如今,美国还想再给病入膏肓的美式民主打强心针,结局可想而知。

来越多人正在看清,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不是什么“民主对抗威权”,而是霸权与反霸、强权与公理之争。只要中俄肩并肩站在一起,国际秩序就乱不了,世界公理就倒不了,霸权主义就长不了。这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

三、 中国高举和平旗帜何错之有?

乌克兰危机已逾一年,欧洲在流血,美国在偷笑。但有没有乌克兰危机,中俄领导人都会保持正常交往和互访。

就在美国一面源源不断向乌克兰输送武器,一面又威胁中国不得向俄罗斯提供武器支持时,中国不声不响地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对话,推动这对“宿敌”在断交七年后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消息传出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真诚为中国点赞,感谢中方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感叹,先知穆罕默德曾说过“求知,哪怕远在中国”,现在可以说“求和平,哪怕远在中国”。也有一些人酸溜溜地问,为何美国在中东“苦心经营”多年,促成和解的却不是美国而是中国?

原因很简单,中国没有私心杂念,不玩阴招损招,什么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有利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我们就会做什么事,因此得到了各方的信赖。3月16日,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与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话时,乌方也祝贺中国近期成功促成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和解,赞赏中方发布的关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希望同中方保持沟通。

一年来,中国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为推动乌克兰局势缓和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发布的立场文件,核心就是劝和促谈,体现了一贯平衡理性、公道正派、标本兼治的中国风骨和中国智慧。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访俄期间,中方也将一如既往为和平发声,为和平尽力。

不想让乌克兰危机降温的一直是美国。战事一年多来,美国多次利用军事援助影响战局走向,动辄用上百亿美元巨资把乌克兰诱入万劫不复的“无底洞”。早在开战之初,俄乌双方曾多次举行和谈,甚至早在2022年3月就对草签和平协议达成共识。然而,美国援助“及时赶到”,一切都回到原点。

中国本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和当事方,却屡屡因乌克兰危机登上美国媒体的头条。美国一些人总想把中国同乌克兰危机扯上关系,不停鼓噪中国“不应支持俄罗斯侵略”,必须“发挥作用劝说俄罗斯止战”,潜台词就是要甩锅推责,把危机延宕不止的症结归咎于中国。

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钥匙不在中方手中,而在美西方手中。美西方如果真心希望中方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就应支持配合中方努力,停止幕后操盘、拱火浇油,停止转移矛盾,停止对中国的诬蔑抹黑,甚至威胁制裁。

中国援助与美国“援助”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无论为中俄还是为世界,我们都有理由期待中国领导人这趟友谊、合作、和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