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即合格,合格即满分,北京最近公布的体育中考政策,让北京人再次感受到了一种优越感。

一直以来,北京的素质教育风格在全国应试教育的大格局中独树一帜,并且一度还被理解为“分数低、能力差”,但不得不说,北京率先实现了考试的真正目的: 首先是为了激励,其次才是为了选拔。近期流传一个说法: 北京要取消中考,实现K12免试教育、免费教育。尽管已经有辟谣了,但北京作为全国教育高地,加上不可逆转的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几乎可以肯定未来会率先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一站式教育服务。

北京人,一个和很多地方一样被戴上有色眼镜看的地域,因为与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遗址同名,有时候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反而有点土老帽。过去几十年里,初到北京的人都有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

一是北京的高楼大厦怎么这么少,老破小怎么这么多;

二是北京人的穿着怎么这么低调,和满街都是千万富豪的经济地位丝毫都不相称;

三是北京的风沙天、雾霾天怎么这么多。

第三件事现在已经基本改观,加上到处可见的公园、绿地,现在的北京可以勉强称为“春城”了。但是前两件事还是那个样子。不过这并不妨碍北京人的优越感。

优越感之一: 购物不发愁

这个优越感开始于计划经济时代,人人购物靠粮票,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物资供应相对充足一点,主要来自全国各地的供应,本地货倒不多,因为那时的北京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不发达。一直以来,北京因为特殊的地位,一般商品的物价和很多县城差不多,这受到很多初到北京的北漂点赞。但是由于地价较高,商场布局并不多,而且比较贵。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北京虽然不在江浙沪包邮圈,但是电商经济的发达依然位居前列。优越感不在了,幸福感还算及格。

优越感之二: 坐车不发愁

不管是市区公共交通,还是国内铁路、国外航班,北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没有并列。现在的北京公交已经从1路车发展到了998路;火车站除了东西南北,还有朝阳站、清河站等新开高铁站,通往天南地北;机场除了首都国际机场还有大兴国际机场,想去哪儿去哪儿。

这些脱口就能数出来的交通优势,在外地人看来是多么令人羡慕啊,可是当我来到北京多年以后却发现,堵车太严重,我最依赖的交通方式还是骑电动车,那些四通八达跟我没什么关系。

优越感之三: 上学不发愁

北京的教育充满了光环,实际上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优质学校人才辈出、望尘莫及,普通学校和一般的县城重点校都比不了。有件事能看透北京教育,那就是学区房。北京房子最贵的不是别墅、门面,而是学区房,优质学区房高达十几万一平米,直接碾压东京纽约伦敦,这对于北京的教育来说是一个不光彩的事。

和基础教育相比,北京的大学就乏恶可陈了,顶级的清华北大,数量遥遥领先的985、211以及那么多没有头衔也金光闪闪的普通大学,因为地处北京而身价飙涨。它们绝非浪得虚名,而是拥有绝对的资源优势,包括师资优势,人脉优势,以及最重要的就业优势。

优越感之四: 就业优势

北京有很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平均薪资水平碾压大部分北方城市,吸引大量北漂来淘金,不仅为公司做了贡献,也为包租公包租婆做了贡献。这是一种共赢,只要能挣到钱,只要房租比市里便宜,只要拆迁没来,北漂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优越感之五: 房价优势

房价也算优势?估计会引来一片骂声。20年前,北京房价没那么贵,只有一个“拆迁”优势。由于老城区大量的平房和破旧楼房,一旦拆迁,会得到至少数百万的拆迁款和好几套安置房,足够这辈人安逸生活一辈子。现在拆迁越来越少了,房价越来越高了,早早买房的人在手机上查一下自己小区的二手房最新报价,心里会产生一种虚无缥缈的暴富感。实际上这套房子是自己吃喝拉撒的窝,实在和财富没什么关系。房价太高,北漂的无力感大大增强,北京也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了,开始减量发展,牺牲我一个、繁荣全中国。

优越感之六: 盛世观礼

亚运会奥运会,国际交往活动,顶级的文化盛会,甚至包括央视彩排节目的现场观众,北京人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与此相伴的是,当你着急上班却被堵在交通管制的路口,作为北京人的基本素养就是静静等待,而不是像有的人那样急不可耐。

北京人是有一些优越感,在全国的首都、国际大都市里,你只需要蒙眼狂奔,基本就能收获满满,不需要看谁的眼色;北京人是有一些优越感,逢年过节回老家,都会受到邻居和乡亲们的注目礼,父母知道你在北京不容易,可是他们仍然为你而骄傲;北京人不是旗人,没有天上掉下来的口粮,996不比别人少,毕竟身为祖国发动机上的一颗螺丝钉,转的慢了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