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加马博物馆的帕加马祭坛虽然不开放,但博物馆内的米利都市场大门也是一大看点。去过土耳其以佛所的可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介绍米利都市场大门之前,先说说米利都。
米利都(Miletus)是安纳托利亚西岸的一座古希腊城市,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克里特岛移民陆续到此,并命名米利都。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人统治之前,曾是古希腊最伟大、最富有的城市之一。
先说一个概念“爱奥尼亚(Ionia,也译作伊奥尼亚)”,大致位置是今土耳其安纳托利亚西南沿岸地区,主要城市包括伊兹密尔、以佛所、米利都、哈利卡那索斯(今土耳其博德鲁姆),以及萨摩斯岛等几个岛屿。古希腊建筑的三大柱头之一爱奥尼亚柱(Ionic column),就是出自这一地区。
哈利卡那索斯就是著名的摩索拉斯陵墓的所在地,“历史之父”希罗多德也是出生在那里。
虽然都是希腊移民,但爱奥尼亚诸城邦基本都属于军事强国吕底亚的附庸。公元前547年,吕底亚被波斯国王居鲁士大帝所灭,于是爱奥尼亚十二城邦组成爱奥尼亚联盟,并寻求雅典的帮助,并引发了日后的希波战争,米利都被波斯毁灭。
随后的米利都历史和整个安纳托利亚基本一致,相继是亚历山大、希腊化、罗马、拜占庭、奥斯曼时代,本文中的米利都市场大门和以佛所的塞尔瑟斯图书馆都是2世纪罗马时代的建筑,距离也不远,所以才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米利都现在能看到的大部分古迹也都是以罗马时代为主。
下图是博物馆内约公元200年时期的米利都城市复原效果图(比例1:300),一座繁华的罗马城市。
从复原图可以看出,米利都以前曾是海港城市,两千年后,海岸线已经退去十多公里了,许多城市,包括我们去过的以佛所也是如此,海港边已没有海。
市场紧邻港口码头,利于货物交易。图中间上方的就是米利都市场,大门在最上方偏左,白色部分。
再来说说米利都市场大门,据推测是建于公元120-130年间,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大门为两层结构,三个门洞,大理石材质为主。总宽约30米,高16米,深5米。一层的柱头为爱奥尼亚和柯林斯混合式,二层为科林斯式柱头。
上层的壁龛内原先可能放置的是罗马皇帝像,还有罗马皇帝与蛮族人作战的情境雕塑,当时的蛮族人,就是当今世界感觉特别荣耀的日耳曼人(并不是指德国人,而是多个日耳曼部族的统称)。
公元538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还对大门做了加固,并与城市的防御城墙连成了一体。
不过10-11世纪的一次大地震,将市场大门彻底摧毁了,一千多年后,大部分建筑碎片慢慢沉入了地下。
1899年开始,德国考古学家特奥多尔·维甘德(Theodor Wiegand )在米利都进行了一系列挖掘工作,并于1903年挖掘出市场大门,1907年到1908年,750多吨重的市场大门结构碎片被运往柏林。特奥多尔将市场大门的复原模型向德皇威廉二世做了展示,威廉二世非常感兴趣,并下令在帕加马博物馆恢复这座大门。
1925年到1929年间,市场大门在博物馆内开始组装,但由于很多结构件的缺失,在复原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现代材料,如钢铁、水泥等,这也导致了许多质疑和批评。
二战期间,博物馆及市场大门在柏林大轰炸中又遭到了严重损坏,直到1952年才又得到大规模修复。
细节部分,连上下两层柱头的形式都与以佛所塞尔瑟斯图书馆相同。
大门前方,有一片马赛克地面,出土自米利都的一座私人别墅的餐厅,年代也是公元2世纪的。
介绍上说,马赛克的主题是希腊神话人物俄尔普斯(阿波罗的儿子)。这里就不多说了。
马赛克的材质是石头和玻璃(罗马时期是有玻璃的)。
大门两侧的一些残旧的建材石刻和雕像,可能是发现的部分原始材料,而复原的大门则使用了大量的现代材料。
两侧的一些小型建筑部件没留意是什么,主要是时间太紧,一天要看四个博物馆。
米利都狄俄尼索斯神庙的一根石柱。
这里面是什么也没太注意,上去看了一眼,忘了是什么。
一条断成几段的石头横梁,上面有公元538年查士丁尼皇帝的铭文。被发现于市场北侧拜占庭城墙附近。
其他一些残片,顾不上研究了。
这是公元前2世纪,米利都市政厅(古希腊市政厅专用词Bouleuterion)前的大理石雕刻,是由碎片复原而成的。
刻有希腊文字的石刻,看不懂也不好分辨年代,毕竟拜占庭帝国也是使用希腊文字。
一个雅典娜神庙女祭司的头像,1884年在拜占庭城墙下发现,年代在公元117-138年,哈德良皇帝执政期间,推测用的是哈德良皇帝的妻子萨比娜(图拉真的外甥孙女)的脸型。
图拉真皇帝头像。
哈德良皇帝头像,这两个头像都是2世纪的,可能是发现于米利都的图拉真神庙。
今天的米利都位于现在土耳其伊兹密尔以南约80公里。前面说过,米利都和以佛所同属古希腊爱奥尼亚地区,而米利都市场大门和以佛所的塞尔瑟斯图书馆又同为公元2世纪哈德良时代的罗马建筑,所以,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下图作者拍摄于2011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