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子丧偶式育儿身心疲惫起诉离婚”上了热搜,“丧偶式育儿”这词不新鲜了,一般指一方全职,另一方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缺失,全职这个角色妈妈占据多数。因长期独自带娃,操持家务,辞工经济收入为0,只能掌心向上,运气好的在家庭开支方面会出手大方,不好的只能看对方脸色,摊上家庭事务一大堆,有的妈妈在其中心态崩了,结局只有两个:要么忍,自己消化;要么离婚,各自安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按中国的传统习俗是“女主内男主外”,一个家庭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文化底蕴在做参考,那么就自然会有女性全身而退,照顾老人,养育子女,想着如何把家收拾得利落?而男人,只需在外打拼事业,把赚到的钱拿回来家用就可以了,其余的事完全过滤,回家后眼中没活,把一个家庭的所有责任完全放依附在女人身上,那么,在经营家庭这个过程中,就会走偏,就会因为某一方的角色不到位而偏离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其中有着个中缘由,比如被现实打败,老人需要照顾,孩子还小等,这就不得不有人挺身而出,家庭事务全包揽,另一方只需打拼事业就好,因为他是家里的经济顶梁柱,只能把精力放在事业上放到工作中。那么,谁来承担,谁全身而退回归家庭呢?不论是传承也好,还是大环境也罢,大多数的家庭还是由女性来担负家庭这一重责,男性把自己事业做大做强,在育儿顾家方面极少付出,只能在经济上给女方足够的安全感,这也是现实中不得已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女性的角度,在这场婚姻中,在日复一日的家务琐碎中逐渐疲乏了,厌倦了,其实她所要承担的责任及压力不比丈夫少,关键是得不到肯定,男人在外打拼有考核,一个家庭主妇拿什么考核,KPI有什么参考标准吗?牺牲了事业,青春,社交等,每月还得数着日子拿生活费,无异于一场“讨伐”!久而久之,全职妈妈们恐慌了,害怕了,得不到应有的情绪价值,也无人分享家中各种琐碎事,找不到一个宣泄口,那么她只想逃离,去找到真正的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丧偶式育儿”这概念应运而生,其实双方都很委屈,都有在付出,也有爱,而不仅仅是靠男人每月给的钱作为唯一的连接,比起钱,女人更需要的是关爱,是安全感,是陪伴,是能找到一个说话的人。而男人,不能因为习俗的加持,以为我给你钱了我就是大爷,在家庭付出方面是平等的,要明白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多给予对方理解,多参与孩子的各种琐事,承担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塑造夫妻之间良好的沟通模式,让彼此能感受到尊重,感受到温暖,那么“丧偶式”这样的网络流行词还有生存空间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