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民调机构益普索集团《2023年度全球幸福感》的调查报告出炉,此次调查对象包括32个国家的公民,不过令人尴尬的是,韩国以57%的幸福指数倒数第二,另外43%的人则认为自己“不是很幸福”或“一点也不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2023年全球幸福感》报告显示,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是中国,幸福指数达到了91%,其次是沙特阿拉伯(86%)、荷兰(85%)、印度(84%)和巴西(83%),美国和日本分别排在第14位(76%)和第29位(60%)。当然该报告不具有绝对的严谨性,但还是可以从某个角度反映中国公众的心态。不过这家韩国调查机构实在是没有理由贬低自己,讨好中国。

当然此项调查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特别是很多网友看到这个结果表示自己并不幸福,房贷、车贷和生活压力让自己喘不过气。实际上,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幸福指数高,不只是简单的钱多,国民幸福指数相关因素有:生产总值指数、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等。

相较于这家韩国调查机构,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世界幸福报告》就比较能符合公众预期了。在146个参与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幸福指数为5.585分,排名第72位,总体上处于中间位置,其实就这个排名,这些年一直也是处于上升的状态,从2013年的93名,上升到了2022年的72名,去年的时候还是84名,看来上升的还是挺快的。不过相较于我们的综合国力,这个排名多少有点让人意难平。

中国人的忍耐力是很强的,相较于西方动不动就上街游行,只要不是太过火,我们都是老实本分地做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老实归老实,并不代表幸福指数就高。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预期比老一辈要高,因为他们的参照物就是媒体传递的价值观,就是自己周边的同学、朋友。试想直播带货一场PK下来上千万,而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三千出头,相较之下情绪就上来了。很多人在满足基础物质需求后,根据边际递减效应,更多物质的吸引力就不会太高,反而精神上的需要会更重要。“要双休、要假期、要有异性朋友”成为很多年轻人选择工作的标准,而这种思想的人会越来越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是发展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三年,击溃了很多家庭的经济防线,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压根改变不了周围人,更别说环境了。所以与其愁眉苦脸过日子,不如自己定义幸福的概念。再说了,人比人气死人,我们本就一无所有的来,一无所有的走,又谈何得到与失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