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某农村有这样一位普通老人,他5岁丧父,8岁丧母,靠着村里人的接济吃百家饭长大,他参过军,负过伤,立过功,又在退役不久后丧妻,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却在古稀之年被两个儿媳赶出家门,流落街头无家可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就是孙顺明老人

悲惨童年

悲惨童年

1942年,孙顺明出生于河北一个普通农户家里,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老百姓不仅要时常面对鬼子的扫荡,还要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作斗争。

虽然日子过的艰苦,但好在孙顺明的父母勤劳苦干,日子还算过的去,可好景不长,在孙顺明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身患重病撒手人寰,留下了这对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但谁也想不到的是,三年后,孙顺明的母亲同样因操劳过度早早的离开了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只有8岁的孙顺明一夜之间便长大了,可他毕竟只有8岁,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想要养活自己,谈何容易,不过幸运的是在好心村民的帮助下,孙顺明吃着百家饭长大了。

1958年10月,最后一批抗美援朝志愿军从朝鲜撤离,英姿飒爽的志愿军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而此情此景正好被孙顺明看尽了眼里,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像英勇的志愿军一样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于是孙顺明果断地来到县里的征兵处,报名参军。

立功受奖

立功受奖

参军后,孙顺明在新兵连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便随部队来到福建,参与了著名的“816地下核工程”建设。

这个山洞在半个多世纪里维护了国家安全,对于建国初期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孙顺明则有幸成为参与者之一,为祖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我国核事业做出贡献。

在工程建设完成以后,孙顺明所在的建设部队经过改编来到了艰苦的大西北参与援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贡献。在完成了援建任务后,孙顺明终于如愿以偿的来到喜马拉雅山驻扎,成为了一名边防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顺明第一次来到高原,头晕、恶心、呼吸不畅都成了孙顺明生活中的家常便饭,然而即便如此,孙顺明还是坚持每天跟着巡逻。一段时间之后,孙顺明终于逐渐适应了高原的生活。

此时恰逢中印边境领土争端不断,印度政府甚至不顾我国警告,擅自进军藏南地区建立军事点,使得我国不得不发起对印反击战。

孙顺明作为中印边境的边防战士,自然首当其冲,在一次边防巡逻中,他所在的巡逻队再一次遇到了越过边境线的印军,为了守护国土,面对数倍于几的印军,我巡逻队不甘示弱,击溃了几百名印军数次疯狂的进攻,可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战略撤退,等待援军。

此时在战斗中已经受伤的孙顺明,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他才明白保家卫国的真正意义。

援军赶到后,孙顺明不顾个人伤情,拒绝了战友们让他回去休息、疗养的建议,跟随大部队与印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夺回了阵地,将印军赶出了我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次战斗中,孙顺明因作战勇敢被嘉奖二等功一次,成为了战斗英雄。

隐姓埋名,晚年凄惨

隐姓埋名,晚年凄惨

对印反击战取得胜利后,我国开启了以经济发展为主的发展模式,此时孙顺明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主动选择退役支持地方建设,尽管部队领导因其立功表现,主动找他谈话,计划给他提干,继续留在部队工作,但孙顺明却拒绝了组织的好意,因为他心里知道,因为负过伤,他已经无法像一名普通战士一样训练、完成任务了,与其成为部队里的拖累,不如把机会让给别人,而他则可以利用残躯支持地方建设。

1973年,孙顺明在领取了部队补助和奖金后,便领着妻儿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河北老家,还在村里盖了四间大瓦房,村里人都以为他发了财,而他只说做生意赚了些钱,关于在部队里当兵的经历他却只字不提,由于他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村里的老一辈对他都有恩情,所以当村里人找他帮忙或者找他借钱的时候,他总是竭尽全力帮助他们,以至于后来一家人的生活也变得非常拮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孙顺明大儿子12岁那年,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自小无父无母的男人身上,他的妻子早早的离开了他,而此时正是孙顺明最困难的时候,由于身体残疾,他的劳动力有限,于是在妻子走后,父子三人的生活就更困难了。

不过孙顺明并没有放弃,在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他终于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而在村里人的帮助下,他们还娶了妻生了子。

起初儿媳妇对他照顾有加,一家人的日子也蒸蒸日上,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孙顺明的心里乐开了花,可在两个儿子出门打工后,两个儿媳妇突然间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仅不照顾孙顺明的饮食起居,还对他横眉冷对,最后甚至将他赶出了家门。

流落街头的孙顺明无处可去,只得来到机井房落脚,算是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而在乡亲的帮助下,孙顺明勉强温饱。

2020年,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突然出现在了孙顺明所在的小村子里,几经打听找到了孙顺明居住的机井房,并亲手将一张存有30万的银行卡交到孙顺明的手里。

原来由于当年孙顺明当兵时,登记员误将其名字写错,所以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想方设法找他,并将他应得的补贴都替他存了起来,如今已经有30万了。

拿着这30万,孙顺明老泪纵横,激动道:“国家还记得我,国家还记得我,我的儿子不要我了,但我的国家还记得我”。此时乡亲们才知道这个身患残疾的老人竟是国家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孙顺明终于得到了一名英雄应有的照顾,他的儿媳也表露出了悔意,愿意照顾孙顺明的晚年,但此时的孙顺明早已心灰意冷,不愿与他们有过多的牵扯,为了感谢老乡们的帮助,他将20万捐给了村子,自己只留下10万作为养老费。

就这样,在政府的关怀下,老英雄终于过上了有保障、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