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监委对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赵伟国涉嫌职务犯罪问题进行了立案调查。

01、被指“巧取豪夺国有资产”

3月2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国家监委对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赵伟国涉嫌职务犯罪问题进行了立案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查,赵伟国身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利欲熏心,肆意妄为,背弃职责使命,公器私用、化公为私,将所管理的国有企业视为私人领地,处心积虑巧取豪夺国有资产,违规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亲友进行经营,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指使上市公司董事实施损害上市公司利益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赵伟国涉嫌贪污、为亲友非法牟利、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有关规定,国家监委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同日,国家开发银行国开发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路军涉嫌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一案,经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指定,由白山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山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路军利用担任国家开发银行江苏分行评审处处长、上海分行副行长,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等职务便利以及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有关单位在企业经营、项目贷款、项目投资等方面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数额特别巨大;身为国有公司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依法应当以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赵伟国、紫光集团和大基金的渊源颇深。大基金自成立以来,与紫光集团联手运作多笔巨资项目:2015年12月,大基金曾斥资45亿元入股紫光集团麾下紫光展锐;2016年12月,紫光集团联合大基金、湖北省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共同出资386亿元,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长江存储;2017年3月,华芯投资作为大基金唯一管理机构与紫光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华芯投资将对紫光集团意向投资500亿元,重点支持紫光集团发展集成电路相关业务板块。

02、执掌紫光集团13年

据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介绍,1988年,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成立,这是清华大学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成立的全校第一家综合性校办企业,也是紫光的前身。1993年,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更名为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确立“紫光”商号。而赵伟国在紫光兼职期间,也正是紫光刚刚起步的时期。

1996年赵伟国硕士毕业后,加入紫光集团,担任紫光集团自动化工程事业部的副总经理。随后,他又先后任同方股份研发中心通信研究所所长、同方股份电子公司总经理。随后,赵伟国离开了清华系企业,并在2004年创办了私人企业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

2002年之后,赵伟国进入能源、地产等领域,并在2005年创立北京健坤投资集团。2009年,紫光集团经营困难,赵伟国在获得清华大学认可和支持下得以执掌紫光集团经营大权。2010年,健坤投资以2.8亿元入股获得紫光集团35.29%股权,又经过一系列股权调整后,在2013年5月之后形成了清华控股与健坤投资各持有紫光集团51%、49%股权的局面,赵伟国则出任紫光集团董事长。

早在去年7月,就有传闻爆出紫光集团有两名前高管被查。先是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7月上旬被有关部门从北京家中带走,目前仍处于与外界失联的状态。随后,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原司长、紫光集团前总裁刁石京被查。

消息人士说,他在7月上旬就被带走接受调查了,原因指向赵伟国实控公司与原紫光集团旗下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包括但不限于设备采购、装修工程等未经公开招标等问题。

就在赵伟国失联之前,紫光集团刚完成历时近一年的破产重整,进入收官阶段。

2022年,7月11日,紫光集团公告称,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原股东全部退出,公司100%股权登记至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智广芯”)名下。

同时,紫光集团董事会选举智路资本实控人李滨为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取代执掌紫光集团13年的赵伟国。

03、曾被称为“芯片狂人”

据悉,在2009年赵伟国接过总经理之位时,紫光集团的资产规模只有约13亿元,仅仅用了6年时间,到2015年底,紫光总资产膨胀至1054亿元,并在2019年底达到2978亿元的峰值。当时的紫光集团旗下企业覆盖手机芯片、存储芯片、可编程芯片FPGA、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各大环节,成为中国芯片产业的一支主力舰队。

紫光集团通过多笔“蛇吞象”式的投资和并购迅速扩张,包括2013年以162亿元从美股私有化两家国内芯片厂商展讯、锐迪科,并将其合并为大陆最大的独立手机芯片厂商紫光展锐;2015年以25亿美元,从惠普手中买下华三51%股权,成立了能在企业级市场与华为等拼杀的新华三集团;2018年以22.66亿欧元(约合174亿元人民币)收购法国芯片连接器厂商立联信(Linxens)。

赵伟国通过收并购拼凑出一个庞大的“芯片王国”,自己也被媒体称作“芯片狂人”。据此前媒体统计,从2013年到2018年的5年间,紫光集团斥资千亿买下20家公司,其中有16家是芯片公司。

产业布局的巅峰时期,赵伟国有过不少宏愿:斥资230亿美元收购美国存储芯片厂商美光;试图以38亿美元买下美国硬盘厂商西部数据1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还曾扬言要入股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买下手机芯片厂商联发科。

除科技行业外,偏好资本运作的赵伟国还广泛投资其他行业,他一度希望通过获得金融牌照以拓宽产业投资的融资渠道。比如2015年出资1.24亿美元,入股销售网络彩票的500彩票网,成其最大股东;2018年斥资28.37亿元,成为诚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2017年曾举牌联想控股和中芯国际;2018年还因违规增持文一科技股票,赵伟国本人被安徽证监局警告,并处以3万元罚款。

04、紫光重整的前因后果

紫光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高科技产业集团之一,也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集成电路领军企业,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以集成电路为主导,从“芯”到“云”的高科技产业生态链,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或控股公司,比如紫光股份、紫光国微、紫光展锐、长江存储等,涉及芯片、存储、安全、云计算等多个领域。

然而,其发展过程也经历过数次波折。

2000年前后,紫光陷入业务多元化的泥潭,从B端跨越C端,并打造出紫光华宇输入法和紫光U盘等颇具竞争力的产品,却也先后没落。之后,紫光集团成为古汉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并将所持有的大部分紫光股份股份转给了清华控股,这一度让紫光集团的主业变得模糊。

2005年,紫光集团曾引入另一家国企首旅集团和民企旺达集团作为战略股东。但是,这并没有帮助其扭转颓势,甚至一度发不出工资。

200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曾任职于紫光集团、自主创业成功的赵伟国被委任紫光集团CEO。同时,赵伟国旗下的健坤投资成为紫光集团战略股东,首旅集团和旺达集团则退出。

随后,自2013年开始,赵伟国就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收购与合资,揭开“紫光帝国”策马奔腾的序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今天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2013年,紫光斥资17.8亿美元收购在美国退市的手机芯片公司展讯通信,进军芯片产业。随即又在2014年,以9.1亿美元收购另一家从美国退市的手机芯片公司锐迪科,并将两家公司打包合并成立了紫光展锐,使其一跃成为继高通、联发科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公司,时至今日的市场占有率仍在全球前列。

2015年5月,紫光以25亿美元收购华三公司51%的股权,获得华三公司的控股权,并将其整合为“新华三”;2015年7月,网传紫光意图出资230亿美元收购美光,但被美国政府禁止。10月,紫光准备出资38亿美元收购西部数据15%股权,成为西部数据第一大股东。

2016年7月,紫光集团还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共同出资组建“长江存储”,负责实施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其中,紫光集团占股51.04%。

除了频繁地并购之外,紫光集团还斥巨资在国内建厂。据不完全统计,紫光集团在武汉的存储项目总投资240亿美元,在成都的存储项目总投资也达240亿美元,在南京的集成电路基地(一期)项目投资额105亿美元、整个项目总投资预期高达300亿美元,在广州芯片制造基地的计划投资在报道中高达1000亿人民币。

急剧扩张的背后,隐患也在慢慢积累。时任公司董事长的赵伟国曾公开表示,“我们这些年很多企业出问题,是因为野心过度膨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且相信运气会再次发生,其实自己的能力、边界没那么远,运气也没有那么好…”

2020年11月,紫光集团由于长期无序收购扩张、短贷长投,爆发严重债务危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紫光集团总负债规模达到2029亿元,相比2012年底增长约44倍。其中,超过半数为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和一年以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合计达794.28亿元。

在紫光集团资不抵债的情况下,2021年7月16日,北京一中院根据债权人申请,依法裁定紫光集团进入司法重整,指定专门工作团队为班底组建清算组担任管理人。

05、赵伟国退场,管理层“大换血”

2021年12月10日,历经多轮竞争性选拔,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牵头方组成的“智路建广联合体”中选紫光集团重整战略投资人。12月13日,清算组管理人与智路建广正式签署投资协议,并公布了方案。

根据方案,战略投资人采用“存续式”重整模式,紫光集团多年积累的产业布局和核心技术得以完整保留;同意支付600亿元现金全部用于清偿债务,还拿出紫光集团下属三家上市公司市值230亿元的流通股票按市价抵债,最后安排剩余部分留债延期清偿;债权人按需求选择三种清偿方案,获得了95%-100%的超高清偿率,实现利益最大化。

而就在2天后,12月15日晚间,紫光集团的第二大股东、由赵伟国实际控制的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坤集团)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关于紫光集团重整引进战投过程中涉嫌734.19亿国有资产流失的公开声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声明表示,由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的重整方案,将直接造成当期734.19亿(未来价值数千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

12月29日,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方案获债权人、出资人表决通过,赵伟国控制的北京健坤集团也投下了赞成票。

紫光集团及下属公司发布公告称,已于当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健坤投资集团全部退出,公司100%股权已登记至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智路建广联合体为收购紫光集团而搭建的主体平台,简称“智广芯”)名下。由于智广芯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导致紫光国微及紫光股份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两家公司实控人从教育部变更为无实控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2022年7月11日,紫光集团发生人事变更,其董事会选举智路资本实控人李滨为董事长兼总经理,接替此前执掌紫光集团12年的原董事长赵伟国。公告还称,李滨、夏小禹、陈杰、胡冬辉、马宁辉为公司董事,委派邵建军、谈正兴为公司股东监事。

这意味着,历时20个月的紫光集团债务危机、破产重组事件,最终以智路建广联合体完成股权交割、管理层“换血”而收官。紫光集团将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