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推理一个比较深奥的话题,钱到底是什么。
从表面上来讲,钱是交换媒介。
用两块钱买一瓶矿泉水的话,就说明一定量的钱可以换东西。这就是交换媒介。
那么,为什么央行印出来的钱可以买东西,我画一张钱就不行呢?
因为央行有官方强制力背书,使得大家都相信央行印出来的钱,而不相信其他个人或者团伙画出来的钱。
那么,钱的本质就是官方的强制力吗?
好像也不是。全世界那么多官方,为什么所有人都相信美元,却不相信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的货币呢?
关于美元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货币,这个话题可以写一本书,不是我们这里讨论的重点。
用一句话来解释为什么全世界都相信美元,就是因为所有人都相信,拿着美元可以买到东西。
重点来了:所有人都相信。用两个字来概括,叫做共识。
所以,钱的本质是共识。
从根本上讲,钱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从央行印出来的。
印多少钱有依据吗?理论上是有的,实际上几乎没有。
美元在前几年搞了个“量化宽松”,什么意思?就是敞开来印钱。
有一点经济常识的朋友都知道,敞开来印钱的结果肯定要导致货币贬值,甚至钱比纸的价值都低。
说句题外话,用常识判断事物,才是一眼看透本质的核心技术。
钱印多了必然贬值,这么基础的道理美联储肯定知道,但是他们为什么还敢敞开来印钱呢?
因为钱的本质。这就是今天的推理比较深奥的原因。
当我卖一样东西给外国客户的时候,大概率人家要付美元给我。如果我的产品比较紧俏,那么人家可能预付货款给我。这时候,我收到钱,确保能够按时交货就好。
但是,如果我没有那么强势的卖方地位,基本上对方就是付个定金,发货之后等到某个约定的时间节点再付款。
这种交易形式下,就产生了债务。当然,除了这种简单的国际贸易,还能其他很多原因会产生国际债务。
如果国际贸易的债务都能准时清偿,那么国际贸易就能顺利开展。所有与外贸相关行业的朋友们都能赚钱并且保住工作。
如果有一个买家债务违约,也就是欠的钱付不出来,那么这个买家受损的不仅仅是一单生意,更重要的是信用。
卖家可能拉黑这个买家,甚至会告诉自己的行业协会或者官方机构,以后整个行业都不和这个买家做生意了。
一个买家出事儿还好,就算破产关门了,也不影响大局。毕竟每天那么多企业倒闭。
但是,如果很多买家同时付不出钱来,是不是就形成了新闻里讲的所谓“系统性风险”。
请问,系统性风险损害的是什么?是很多很多笔生意吗?
是,但不止这么简单。系统性风险损害的是信任和共识。
我们为什么敢收一笔定金,就把成千上万的货物卖给万里之外的国际买家?因为信任和共识。
信任可以由很多技术性措施构成,比如从事国际贸易的银行开具的信用证,让卖家在完成约定的发货步骤之后,可以去银行收到钱。
有银行的信用担保,就是把东西卖到火星上去,也不怕收不到钱。
所谓共识,就是这套方法在全世界运行好多年了,大家都相信它。
但是,如果突然之间,大量的买家付不出钱了,大量的卖家收不到钱了,这种信用和共识,是不是很可能就会被摧毁!
进而,很多很多的世界各地的生产商,东西就卖不出去了,收不到钱也付不出工资了,这就是系统性风险。
什么情况下会突然导致大量的买家付不出钱的后果发生?如果老美以外的世界缺美元的话,就能发生这种情况。
美元是世界货币,所以国际贸易结算大多数使用美元。这一点很好理解。
很多出口商收到美元之后,不一定全部花完吧,得存一部分在银行里面吧。
而且,出口商自己的美元,以及银行自持的美元,很可能出于追求更高收益的原因,而去购买投资产品,最差也是美债吧。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存银行利息低,这是常识。
注意,问题就出现在这里:美元购买的投资产品,大多数在哪里?显然在美利坚。
房产泡沫的时候,自然有一部分钱去买房子;美股大涨的时候,自然去买了股票;大部分钱显然在债券市场,毕竟全世界学金融的都知道,美债信誉极高、流动性好。
这里又要岔开讲一个重要道理。
一般情况下,资产的价格是越涨越有人买,越跌越有人卖的。
那么,经济正常时期,资产价格没有特别大的涨跌,那么沉淀在资产里的货币总额,是不会变少的。
由于全世界所有正常的资产都被预期了一定的回报率,因此,本金加利息使得全世界的货币计价财富就越来越多。
很显然,美元计价的资产也要定期支付利息,这就导致了一个重要结果:即使全世界新创造的财富不再增加,由于存量资产要产生利息,那么对应的需要流通的美元也会越来越多。
这个重要道理告诉我们两件事情:第一,钱,天然会越印越多,所以钱本身的购买力会天然下降;
第二,之所以钱印多了,普通人却没感觉流到自己手里,那是因为印出来的钱也天然汇聚到“资产”那里了。资产是什么?就是房子、土地、股票、债券、矿山、黄金等等。
岔开太多了,回归主线继续推理。
全世界用美元购买的大部分资产都位于美利坚,正常时期没问题,全世界继续做贸易,金融人士继续做投资。
但是,非正常时期会不会有问题呢?大家还记不记得2020年三月份,美股连续熔断,让巴菲特都觉得自己太年轻没见识了。
席卷全球的病毒让贸易和人员往来都受到了冲击,使得很多依靠赚新钱、还旧债的企业甚至各国,都断了部分收入。
没有家底的肯定要破产,有家底的,这钱也不可能都存在银行。
所以,那时候就是很多很多的基金、企业、甚至各国由于美元短缺,而需要卖资产、筹现金的时刻。
大家一起卖,不就把股市给熔断了嘛。
而且,股票要卖,债券也要卖,其他资产还要卖。那卖了就要价格大跌,跌到一定程度,整个金融系统就崩了。
为什么?现代经济是建立在债务之上的,一艘液化天然气轮船几亿美元,一台光刻机几亿美元,一个芯片工厂数百亿美元,这都不是哪个企业或者富豪有能力依靠自家存款,随随便便投资去搞的。
前面说了,一个人欠债不还,是其本人信誉破产;要是大家一起欠债不还,崩溃的就是整个秩序,也就是信任和共识没了。
那就没有生产和消费了,整个人类就崩了。
因此,债是必须还的,不还的代价过于高昂,没有哪个组织(小到企业、大到一国)承受得起。
而资产价格也是不能持续跌的。一方面,跌多了信心没了,人家以后几十年、上百年不敢再投资你了。
另一方面,很多资产是杠杆投资,也就是投资人交一笔保证金,比如10%,就可以融资购买其余90%的标的。
假如这个资产的价格下跌10%,那么保证金就全没了,按照当代交易规则,是要被强制平仓的。
所谓强制平仓,就是借给你钱的那个机构(比如证券公司)强行把你买的资产给卖了,用卖得的钱替你还债。
但是,这个强制平仓本身就是卖的动作,卖就要进一步打压价格,让价格进一步下跌,触发更低价格下的更多的强制平仓。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卖到整个金融市场崩溃,还是那句话,信任和共识被打没了。
请问,这时候最缺的是什么?
答案是,流通中的美元。
哪里来?只能开动印钞机了。但是印钱的名声太难听,普通人会慌。所以就有了个高大上的名字,叫量化宽松。
为什么量化宽松是老美印钱买美债?
因为被投资最多的美元资产就是美债,美债最安全,且流动性最强。撑住了美债,就撑住了美元的信心。
把投资人手上的美债换成美元,市场上就又有足够的流通货币了,大家又能付钱还债,把日子过下去了。
但是,问题很快就来了:常识不会因为一件事情换个高大上的名字,就能获得不同的运行结果。
印钱必然导致通货膨胀,不会因为换个量化宽松的名字就不通胀了。
因此,后来的情形大家也看到了,全世界魔幻通胀,除了极少数几国。
美利坚通胀太厉害,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加息,因为只有加息才能把钱收回到银行体系里面,而不是在市场流通中让物价涨得更高。
但是,老美一加息,全世界又缺美元了。
缺美元怎么办?很简单,要么把前面讲的那些重复一遍,要么就要找到替代美元(至少是一部分美元)的货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流通。
注意,不仅仅是实物产品和服务技术的国际贸易,还有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国际债权债务关系的偿付。
前面已经推理过了,集体性的有债不还是要灭掉整个信任和共识的。
很显然,把前面讲的那些重复一遍肯定不能做了,再无限印钱只会让通货膨胀更加严重,加速美元一文不值的进程。
那么找其他货币替代美元呢,很显然,大家已经开始这么做了:货币互换。
你们猜一猜,谁的货币能和绝大多数国家都形成有效的“货币互换”呢?真正等很多国家手里都有了那个货币的时候,是不是各国相互之间也能交换一下那个货币了呢?
那么,美元怎么办呢?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
美元之所以要印这么多,恰恰是因为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让全世界都需要它。是因为大家都想要美元,所以才印这么多的。
而印多了的美元必然不值钱,相当一部分国际份额要被别人代替。那么不需要那么多美元的时候,美联储就能回收相当一部分,从而稳定一下美元的价值。
这时候,美元就又重新有了更大的价值和吸引力,大家又会来追逐美元。毕竟,其他货币想要建立像美元那样强的共识,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当大家又来追逐美元的时候,美元必然又会经历超发或国际市场流通不足的痛苦,这样来来回回之后,会出现一个无解的后果。
这个后果就是美元债务越来越高。债不能不还,还债的结果还是印美元,美元逃不过越来越贬值。
最后的结局就不用说了,无解的事情还怎么说呢。
这事儿对于我们个人有什么启发?
其实前面已经说过一点了:现代社会,钱是天然越印越多的,直接结果就是购买力持续被稀释。我们个人如果有余钱,一定要与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资产去绑定。
这貌似是所有人都懂的常识,但是很多朋友都容易忽略最重要的那个资产:自己本人。
钱的本质是共识。哪里有共识,哪里就有很多很多钱。
让自己投身到具有公认价值的领域,不断积累自身的能力与经验,积累自己的口碑与影响力。
终有一天,钱会源源不断地向你汇聚的。
我们要让自己成为某个小小的共识。
(全文完。欢迎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