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个人公众号“老丁漫聊”)

大家好,我是老丁。

今天一早,北京市属媒体《新京报》一篇题为《“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奋斗才是年轻人底色》的文章,迅速登上了各大网络平台的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称,如今一些年轻人格外偏爱寺庙游,到清幽禅静中去寻找心灵慰藉,将人生转机寄托于超自然力量,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现象。其中原因倒也好理解。如今年轻人也面临不小的压力,考研究生、找好工作、摆脱单身等。而压力之下,年轻人寻找一个释放压力、转移焦虑的渠道,选中了香火氤氲、庄严宝相的寺庙。

文章到此话锋一转,指出压力之下,一些年轻人如果真的把自己的生活希望寄托在神佛之上,“这样的生活之路也显然走偏了”。文章强调,乞灵于神佛终究是靠不住的,年轻人不该“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

1

说实话,看完《新京报》的这篇文章,老丁觉得作者就差说出“宗教是麻醉自己的精神鸦片”这种传统意识形态话术了。不出所料,本文一经发出也引来了网友们的群嘲,不少人表示,这官媒又来“爹声爹气”地“教育”年轻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来,类似的场景不仅似曾相识,更是就发生在眼前。近几日,部分官媒就“孔乙己文学”发表了评论,称当下的年轻人普遍会存在把学历看得太重,以至不愿意放下身段去劳动的现象,因此学历就成了他们脱不掉的“孔乙己的长衫”和心头枷锁。上述说法也引发了网络间的大量吐槽,连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都出来帮腔,称社会劝“孔乙己”降低预期,不如用振兴经济帮年轻人实现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新京报》对近在眼前的前车之鉴,可能是既不哀之也不鉴之。

2

让老丁有些惊诧的是,在《新京报》今天上午发出上述文章后,下午便有官媒对文中的观点发文予以了驳斥。要说官媒驳斥官媒的场景本身已是不多见,关键这家官媒还是《新京报》的同城同行“兄弟”——《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在这篇题为《忧心年轻人上香,不如关心他们在求什么》的文章中表示,对广大年轻人的“突然佛系”,不少人十分忧心,认为这纯属年纪轻轻消极避世。“其实,大可不必上纲上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瞅瞅,“上纲上线”这个词都整出来了。

继续看《北京日报》的这篇文章。文章称,与其忧心年轻人上香,不如关心他们在“求”什么。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太快,不确定性极大提高,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面临的烦恼和挑战比以往更多。“在这个时候,祈福许愿、期待美好实属人之常情,大可不必渲染什么遁世逃离,似乎是不得了的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说,“早起上完香不耽误坐地铁搬砖”,谁还不是一边祈福一边奋斗?“人生漫漫,尽管此刻跌跌撞撞,但只要坚持走下去,必能迎来一树一树的花开。”

上述这一反一正之间,让老丁联想到近期国家发文要求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不得不说,官媒尤应积极响应有关要求,否则其关于民生问题的评论,时不时就会被网友批评为“不接地气”、“何不食肉糜”等。

对于此次《北京日报》对同城“兄弟”《新京报》文章观点的批驳,您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