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各家银行发布2022业绩报,业内普遍认为即便经历在四季度疫情冲击的影响下,银行板块基本面仍然稳健,尤以拥有区位优势的城农商行表现更佳。

但是背靠中国金融中心的加持和赋能,曾一度被业内外称为城商行“老二 ”的上海银行,却成为一众“报喜”中不一样的存在。

据快报数据显示,3月17日,上海银行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公告。2022年,上海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80亿元,同比增长1.08%;营业收入531.12亿元,同比下降5.54%;不良贷款率1.25%,与去年保持不变;拨备覆盖率291.61%,下降9.52个百分点。

从资产负债情况来看,2022年末,上海银行资产总额28,785.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9%;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13,045.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1%,占资产总额比重为45.32%;存款总额15,714.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4%,占负债总额比重为59.15%。

乍一看上去,这个业绩快报没有什么问题。但凡是都怕比较,首先来看营收情况,从目前已经公布业绩预报的上市银行来看,上海银行营业收入几乎是垫底的,同时也创在自己2018年上市以来营收下降幅度最大的记录。

此外,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80亿元,同比增长1.08%,这个数据也确实不好看。

要知道上市银行业绩快报很多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两位数,如招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180.9亿元,增幅15.08%;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分别为11.61%、10.52%。

城、农商行中,张家港行、江苏银行、苏农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增幅更是均接近30%,分别为29.50%、29.45%,29.40%;江阴农商行、无锡农商行、苏州银行、杭州银行的归母净利增幅在26%以上。

资产规模方面,上海银行同样也是表现平平。如江苏银行增势迅猛,资产总额达到29804.03 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 13.80%;宁波银行总资产 23,663.82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7.40%;而上海银行资产总额28,785.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为8.4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上海银行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与2022年初上海疫情因素密不可分,在这里业绩方面的内容也就不做过多的讨论。但比起业绩问题,我们更加关注的是上海银行合规经营方面的问题。

打开互联网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便能够发现不少用户针对“虚假授信记录”、“莫名出现贷款授信”、“盗取用户信息违规放贷”、“为其他个人消费贷款”等投诉内容。

其中一位用户在3月20日投诉表示,日前在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时发现有一条贷款授信记录:2021年11月28日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其他人消费贷款授信,额度长期有效,可循环使用。

截止2022年10月,信用额度24400元人民币,余额为0,当前无逾期。

本人从未在上海银行办理过任何业务,也未为他人办理过消费贷款授信,请立即调查解释这条授信,并消除个人征信上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位用户在3月18日投诉表示,日前在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时发现有一条贷款授信记录:2022年4月22日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其他人消费贷款授信,额度长期有效,可循环使用。

截止2023年2月,信用额度67100元人民币,余额为0,当前无逾期。

本人从未在上海银行办理过任何业务,也未为他人办理过消费贷款授信,请立即调查解释这条授信,并消除个人征信上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位用户在3月17日投诉表示,征信莫名多了一条贷款记录——2021年11月27日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其他个人消费贷款授信,额度有效期至2023年10月9日,可循环使用。

截至2023年02月,信用额度7200元,余额2226,当前无逾期。

经本人认真核实,本人从未贷过这笔贷款。该情况已给本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请3天内撤销此笔贷款记录,严重怀疑“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盗取,盗用用户信息,,要求立即撤销征信记录并销户、解释,撤销征信记录,销账,提供撤销征信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查询本人征信,发现有一笔“2021年11月26日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其他个人消费贷款授信,额度长期有效,可循环使用。截至2023年01月,信用额度34,700元(人民币),余额为597,当前无逾期。”

此贷款并非我本人办理,我从未在上海银行办理过贷款业务。现要求上海银行将这笔贷款撤销,并在个人征信上消除此贷款,暂未报警,如若需要,将同步等待警方处理。

询本人征信,发现有一笔“2021年08月23日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其他个人消费贷款授信,额度长期有效,可循环使用。截至2023年3月,信用额度79000元(人民币),余额为77,当前无逾期。”

此贷款并非我本人办理,我从未在上海银行办理过任何业务。拨打上海银行客服电话95594,无人工服务,输入身份证号无法查验。现要求上海银行将这笔贷款撤销,并在个人征信上消除此贷款,3天内无结果将以盗用他人信息申请贷款为由报警处理。

查询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报告内发现有一笔“2022年10月2日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其他个人消费贷款授信,额度长期有效,可循环使用。截至2023年01月,信用额度34,000元(人民币)”,个人从未在上海银行办理任何业务,此贷款并非我本人办理。

现要求上海银行将这笔授信撤销,并在个人征信上消除此贷款,并赔偿道歉,消除不良影响,7个工作日内无结果将以盗用他人信息申请贷款为由报警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征信报告主要是记录用户的一些信贷记录,包括征信查询记录、信用卡使用记录、贷款记录都是会体现在用户的征信报告上的。

全民征信的时代,只需要查询用户的征信报告,就可以了解到用户的基本信用状况。那么本人没有贷过款的情况下,为什么征信报告上会有记录?

征信报告并不仅仅记录用户的贷款情况,一些其他的信贷产品的使用、申请都是可能会记录在征信报告上的。出现没贷过款但是征信仍然有记录的原因有很多种,具体如下:

【1】本人没有申请过贷款,但是为他人提供过贷款担保,那么用户征信报告上就会显示为他人贷款提供了担保服务的记录。

【2】用户没贷款成功,但是有提交过贷款申请,贷款机构是会查询用户的征信报告的,这种情况下用户征信上会体现个人征信被查询的记录。

【3】办理信用卡产品并使用信用卡额度消费,本质上是属于透支消费,和贷款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仍然会记录在用户的征信报告上。

【4】用户没有及时缴纳水电费、话费等产生的欠款记录也是可能会体现在征信报告上的。

【5】用户本人在查询打印征信报告的时候,也是会有记录保存在征信报告中的。

一般来说,征信报告上只要没有不良逾期记录,是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但是用户没有借款需求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减少贷款申请次数或者不要随意提交贷款申请,每申请一次贷款征信报告上就会多一条查询记录,查询记录过多会导致征信变花,同样也会对之后申请贷款有一定的影响。

个人征信是否良好对生活具有重大意义,请务必爱护自己的身份信息,不要轻易将身份证、身份证号码等私密信息提供给他人。

如果一旦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盗用,个人信用报告中出现不知名贷款,应该怎么办?

1、要求银行彻查这笔贷款审批过程,取消这笔债务。

银行贷款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如果因为银行内部审核不严,导致客户资料被冒用,并申请贷款成功,那就是银行自身的问题。

客户可以报警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对银行贷款审批进行审查,合同相关单据字迹进行鉴定,假如鉴定结果并非客户本身所为,那银行就必须取消客户的这笔欠款,客户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2、消除不良征信信息。

假如大家真的被冒名贷款了,而且长时间逾期不还就会形成征信黑名单,这种黑征信黑名单会影响到大家各种行为,比如不能申请房贷,不能申请车贷,不能申请信用卡等等。

对此,大家除了要求银行撤销这笔贷款之外,还必须修复自己的征信报告,将这笔不良征信从征信报告上消除掉。

同时,在签署各类协议时,应当注意协议中的授权条款,尽量避免出现征信莫名“被”查询的情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查询一次自己的个人征信报告,以确保信用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