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白

那天路过宣武区万明路十七号,看见大院门口开了一家鲜花商店,猛然想起二十年前这个店原址是个南城有名的卤煮小店,不禁哑然失笑:卤煮店开出的花也应该是猪脑花吧。

虽然是地道的北京人,但是喜欢上卤煮却是后天被“逼”出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普通百姓生活基本是一穷二白,我们几个要好的伙伴想凑在一张大桌子上写作业已经是奢望。但是臭味相投的童趣使得我们把院门口卤煮老店的八仙桌当成了课桌。小店的辉煌时刻是中午和晚上,无外乎是三街五巷的大爷大叔在这儿喝酒吹牛的场所。而下午三点以后的卤煮店是属于祖国花朵的。在浸透油渍的八仙桌上留下了几个孩子作业本上的一面面小红旗和优良中差,以至于老师后来发现我们有互相抄作业之嫌的证据就是四本飘满了卤煮香味的作业本

那个时候家家几乎都是双职工,孩子们基本是散养。家长加班后情景基本上是这样的:几个够不着碗筷的孩子跟着大叔大爷凑在一起只吃不喝的狼狈样子。后来发展到敲敲卤煮店的后窗户,踮着小脚尖递进去一个铝饭盒,一会热腾腾的一饭盒卤煮送了出来并夹带着一句:小子,注意别烫着。

北京的卤煮味道也许还保持着汤浓味厚的老风格,但是浓浓的邻里之间的亲情更让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