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10月29日,一则颇为令人振奋的路网消息,让西部偏西的甘南颇为兴奋。西部铁路大动脉——青海西宁至四川成都高铁正式开工,这条高铁途经青海海东市、青海黄南州、甘肃甘南州、四川阿坝州,全长836.5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建成后西宁至成都最快4个半小时到达。

细致观察会发现,这条铁路的全线贯穿川、甘、青三省29个车站,除了西宁、海东西、青白江东、成都东4个车站为既有车站,其他车站为新建车站。而新车站大部分是三省尚未通高铁的县域。

这条高铁横亘祖国西部,从西南延伸至西北内陆深处,进入甘肃甘南后,途径夏河、合作、碌曲、郎木寺。而与另一条在建的兰州至合作高铁,将会在甘南合作实现省域内联通。至此,甘南---“中国的小西藏,甘肃的后花园”,也将会结束没有高铁的历史,这个地处西北的草原之城,也将迎来更多的注目和审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发展的弱域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中国西部地区,甘肃西南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的甘、青、川三省结合部,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部和北部与陇南市、定西市、临夏州毗邻。甘南州分为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气候温和,是全国“六大绿色宝库”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农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国的“五大牧区”之一。全州辖1个市、7个县,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甘肃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较大,甘南藏族自治州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有藏、汉、回等24个民族,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50%,是西部地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甘南藏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691808人。

甘南和所在的省域甘肃总体的发展一脉相承,地处西部较不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受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总体表现长期不佳。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230.04亿元,排在省内末尾。经济总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邻居阿坝差距较大。

因为地处祖国西部黄河流域与长江重要支流的过渡区、牧区与农区及林区的过渡区,甘南经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尤其是畜牧业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新中国成立前,甘南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工业是在极其薄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甘南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于传统产业,比如黄金开采冶炼业、水泥生产、乳制品加工等。工业产业的发展依然依赖初级原始的资源禀赋,生产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工业发展还不充分,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率偏低。

2010年以来,甘南配套第二产业的首位发展战略,针对本地发展实际,突出生态经济特色,打造特色优势畜产品加工龙头产业,并形成了以畜产品加工、水电、黄金、藏中药材、山野珍品、民族特需用品加工等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并在后续的发展中,其所占比重逐年增加。

但是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财政因素等导致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产业结构演变路径的不同,第一产业的地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是第二产业的发展显得动力不足,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在新常态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将从较低层次直接向较高层次换挡,动力机制将从传统发展动力没有完全释放的前提下就面临动力转换的问题,对民族地区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保护的首位度使命重大

另外,基于“黄河发源于青海,成河于甘南”的人文地理现实,生态正在成为甘南前进之路上至关重要的议题,而近些年来,有关生态的命题从顶层设计到区域细节的部署,都时刻的提醒着甘南生态安全大局的命脉。

首先,甘南与黄河流域的密切区位高度相关,黄河主要支流与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构成了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网,黄河甘南段的草地及森林是黄河上游重要的“蓄水池”和“水源补给站”,具有特殊的生态保护功能。

甘南高原是维系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一道天然屏障。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和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区,是“黄河蓄水池”“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 境内有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 等120多条纵横分布的干支流。黄河干流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境内流程为433.7km,占甘肃省境内流经长度的47%。据测算,黄河在甘南高原补充的水量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占黄河年均径流量的18.6%。甘南高原以不足黄河流域5%的流域面积,贡献了黄河流域20%的水资源量,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水源补给区和径流汇流区。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划定的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6 县(市)属于“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同时属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三区四带”中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划定的生态系统格局中,甘南藏族自治州这6个县(市)属于“甘南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区”。该区域生态系统类型以草甸、灌丛为主,区域内有青藏高原东端面积最大的高原沼泽泥炭湿地,在涵养补给黄河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控制沙化、维护生物多样性、维系整个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上,该流域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湿沼旱化,冻土消融、冻土层变薄,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减少,蒸发量增大、径流减小,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曾被誉为“黄河蓄水池”的玛曲湿地趋于干涸,沼泽低湿草甸植被逐渐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

突出的问题还表现在,随着人口增长,过度放牧、 森林采伐等人类无限制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大大加剧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草原大面积沙化退化,昔日水草丰美的草原出现了片片黄沙和黑土滩,使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黄河首曲生态功能降低,水源涵养和补给能力减弱,黄河流量逐年减少,断流、河床上升和泥沙含量大等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已威胁到黄河上游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

草原沙化退化,森林和湿地锐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触发了国家战略层面的关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坚决防止生态恶化”,从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发展规划和领导部署和要求不断重申和强调,要求甘肃和甘南负起责任,抓好工作,“为黄河生态治理保护做出应有贡献”。

自上而下的要求甘南对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根本上做好甘南高原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才能有效维护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生态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历史欠账需补偿

目前,甘南高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依然在路上,甘南需要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作为高原黄河流域跨越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坚守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两条主线。

专业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甘南水源涵养能力减弱,高寒草地、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绿色产业的创新发展滞后,是甘南高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自然生态系统原始生境已遭不同程度的破坏,一旦遇到大的灾害,甘南高原对黄河的水量补给会受到较大影响。虽经近年来抢救性地恢复治理以及降水增加等条件作用,生态恶化趋势得以初步遏制,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的水源补给能力得到逐步恢复,补给水量呈现由低谷逐步恢复趋势,但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水源涵养功能还需进一步恢复。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过度放牧和全球变暖因素引起甘南高原黄河流域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出现草原退化、盐碱化和沙化等典型问题,草地植物生物多样性锐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甘南高原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在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的 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通过退牧还草、草原鼠害综合防治、沙化退化草原综合治理等项目。但因历史欠账多,特别是受地方财政困难等因素制约,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投入与实际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局部区域草原生态恶化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中度以上退化草原面积占天然草原总面积的50.29%,沙化土地、黑土滩、鼠类危害草原、虫害发生、盐渍化、毒害草面积不同程度占比较大。玛曲县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优良牧草所占比例降低,不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另外,沼泽湿地面积萎缩,森林植被质量不高,绿色产业创新发展不足,自然生态资源向绿色资本和产业化转变的探索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双重挑战:国家责任和致富使命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开始侧重于效益和质量,解决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矛盾是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东西协调和南北差异中,有诸多需要精准破解的问题。甘南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行以创新为主导的发展策略,提升生态环境国家使命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成为甘南最主要的任务。

甘南的发展,放在南北发展差异辩证看待,不仅要关照西部地域的经济地位、发展特色和经济增长优势,还应该探讨生态安全和产业致富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一个最优的生态资源修复和产业配置平衡性,守护生态安全并且不断壮大区域繁荣的致富水平,取得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即,甘南要回答作为黄河上游生态功能保障区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去向何处的问题、如何实现快速发展与转型,创新和发展的未来实现问题。落脚点当然还是离不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构建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与环保相统一的发展格局,以技术更新和技术革新为中心,提高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水平,改善农业产业、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建立合理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等方面,通过结合生态语境之下的经济振兴,才能改善生活水平,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立足发展全局,甘南乃至西部是全国性的战略、政策承载区域,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绕不开的大领域,甘南身处自然区与地势阶梯为标志的功能区,尊重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重要理念,只有立足这样的发展实际,构建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进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均衡发展的模式,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也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