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三月份影视市场都没有亮眼的作品,《心想事成》《春日暖阳》《转角之恋》等剧没有掀起多大的水花,观众陷入长期剧荒的场面。
好在月末央视官宣年代大剧《人生之路》定档,该剧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的长篇小说《人生》,陈晓、李沁、林永健、刘威等实力派演员加盟,编剧未夕有《乔家的儿女》《以子之名》等多部经典影视作品。
如此强大的阵容,本以为《人生之路》会是继《人世间》后又一年代剧“天花板”,谁想到首播5集,却有六大槽点,有观众调侃“路遥看到都得气够呛”。
第一、高加林狂飙自行车。开篇高加林站在土坡上,看着一泻千里的黄河水,配上陕北小调,很是恢弘大气,为观众展现了真实的黄河风貌。谁知道剧情没正经几秒,高加林就骑着自行车和好友高双星上演“飙车奇遇”。
双星走公路,高加林为赢好友走土坡小路,一路坑坑洼洼,高加林骑着自行车上天入地,过小溪、下楼梯,都不在话下,到了学校车轱辘都干散架了。
八几年的陕北小村落自行车还是很珍贵的物件,人们骑着都格外小心宝贝,生怕磕了碰了,天天擦油养护,哪有像高加林骑车不要命似的,掉了轱辘都不在乎。更别提原著中高加林根本没有自行车了。
第二、巧珍高抬腿下拖拉机。巧珍一直爱慕着加林哥,每天7点高加林经过家门口的时候,巧珍都飞奔着看他一眼。今天也不例外,巧珍站在门口和高加林打招呼,对方没理睬,巧珍着急的开着拖拉机追他到县城!没错因为高加林没理她,她开着拖拉机进城了。
到学校,巧珍一个高抬腿从头边划过侧身下车,偷偷托人把高加林掉的轱辘安好了。
这段戏非常突兀,先不说巧珍为啥非得进城,她下车就好好下呗,整个高抬腿干啥,巧珍的柔韧度,都比专门学习舞蹈的高亚萍还要好,哪有半点天天做农活的农村姑娘的僵硬感。
第三、蜡烛不要钱似的天天点。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提供学生们晚上自习的场所,给每个学生准备红蜡烛照亮,看到有的学生红烛快燃尽了,赶紧又换一根。
即使是现在蜡烛也并不便宜,80年代的蜡烛虽然不是稀罕物件,但每个学生配好几根蜡烛是绝不可能的,更何况那场戏现场灯火通明,光照充足,还用蜡烛,浪费资源。
学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打印很多标语贴在学校各处。这段剧情也很不符合现实,那个年代动员标语为了节省,更多的是手写的,打印得花多少钱呢!
第四、穷学生天天下馆子。高加林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庄稼汉,高父高母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将家中唯一下蛋的鸡宰了做鸡汤面。看高加林家中的陈设也并不富裕,家庭贫困如此,高加林还经常在省城下馆子吃面。
那个年代学生大都在食堂用粮票换菜和馍馍吃,《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家境贫困只能换最便宜的黑面馍。虽然高加林没有少平家贫困,但远达不到经常下馆子的程度。
第五、巧珍一秒找到歌曲。饭馆中高加林和高双星提议听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叫巧珍把音乐调出来,巧珍到录音机前按下播放键就是这首歌。
这也太巧合了吧,至少调节几下倒倒带才符合正常,除非饭馆老板也喜欢听这首歌。
第六、高加林入学通知书被抢太离谱。他高考成绩斐然,被上海浦江学院录取,不料录取通知说落到高明楼手里,经过他一番操作,村长将自己儿子送到上海浦江学院,而高加林以为高考落榜失落不已。
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根本不可能,当时的录取通知书是以挂号信的形式送达本人或家属,而且还要签字。同时,县教育局会张榜公布录取学生名单,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都会积极通知的。
高加林虽然数学考得一般,但其他学科都正常发挥,他作为远近闻名的状元,不会对成绩心中没数。即使邮递员将信放到村里,他也可以等邮递员再来的时候亲自问他,那村长偷拿录取通知书的事情就会败露。
《人生》原著是一部恢弘大气,展现那个时代有梦想的年轻人,是如何不甘于命运,又是如何与命运对抗的著作。但《人生之路》改编的似乎并不完美,巧珍演的呆呆傻傻,亚萍妆造平庸看不出是上海大小姐,高加林更没有原著中坚毅的感觉。
在片头电视剧就明示“《人生之路》改编自《人生》部分故事情节”,看来对原作有大幅度的改动,就当是一部新作品看就好。
今日话题:你觉得《人生之路》和《人世间》相比谁更好看?《人生之路》剧情还有哪些不符合那个年代的地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