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一潘户,是当地一大富户。潘老爷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善人,不计钱物,恩施好善,经常打济附近的贫困老百姓,因此老百姓都很敬重他,并称他潘好人。

常言说好人有好福气,潘家的女儿采采是一个大美人,生得亭亭玉立,端庄秀美,唇不点而红,眉不描而黛。当地的媒婆几乎磨平了他家的门槛,踩平了他家的泥地。

潘家有个食品店铺,生意红火,经营着米面生意,可掌柜不是潘家人,却是一个外人,叫张宝。

张宝长得淳纯安良,老实本分,把店铺的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账本记得清楚明白,钱财上丝毫不差。潘姥爷很是信任他,对他很照顾。

张宝不光生意做得好,还是一个爱学习的书生,晚上经常挑灯夜书到三更。以备将来的赴京赶考。

张宝每次去集上采购物品,都会带一些好吃的,好玩的送给采采,有时还会手工做一些小玩意送给采采,“小姐,今天我买了一个小蛐蛐给你玩,不知你可否喜欢?”采采说:"我正愁没有解闷的呢。”

只是最近潘老爷发现,张宝吃饭的时候总是吃一半,留一半用布包起来揣到怀里。潘老爷就问道:”张宝,你这样怎能吃饱?怎能有力气干活?”“老爷,我吃饱了,我将我的这份分一部分,带回去给我娘吃。”张宝答道。

“娘亲这段时间,身体甚是不好,父亲整日不做营生,天天酗酒,不顾家。”

潘老爷知道了张宝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于是每次张宝收工回家的时候,潘老爷都让他带一点米面回家过活。于是张宝心里清楚,潘老爷有恩于自己,于是干活更是勤勤恳恳,实实在在,比给自己家做活,还要认真三分。

就这样平和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潘家来了一位白面书生张生,过京赶考途中,在潘家休整几天,因潘老爷和张生家是世交,因此在饮食起居上,对张生更是用心。

一次在潘家花园中采采与张生不期而遇。

张生说:“你是哪家小姐啊?”“我是潘家小姐”,采采边回答,边扭身跑远了。

张生呆呆看着采采远去的背影,不由地感叹,娇美可人,婀娜多姿。

采采看张生长得白白净净,体态潇洒。两人都是情窦初开,彼此给对方留下了好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来二去,两人都互赠礼物,采采送给张生一条自己绣的手帕,张生送采采一枚自家祖传的宝玉,采采说:“望你考取状元,但无论考取如何,我都等着你”。

张生说:“采采小姐,你放心,我自会功成名就,回来八抬大花轿娶你为妻。”

张生对潘老爷,许下聘言,无论考取官路,都要父母来潘家下聘礼,迎娶采采。潘老爷想想两人有意,两家世交,门当户对,就同意了。

一日夜晚,采采屋里火烛,不慎着火。

因为半夜三更,人们都在熟睡中。火焰越来越大,采采和丫鬟小碧也在熟睡中。

恰巧张宝因为忙店铺生意盘点,很晚没有回家,看到采采屋里这边火光一片,赶快拿着水桶,跑来大喊着,“不好了,不好了,小姐屋里着火了,着火了!”大家都赶忙起来,拿着盆盆罐罐来救火。

潘老爷更是心急如焚,说:“怎么办,怎么办,我的女儿还在里面呢!“这时火苗越来越高,越烧越旺,里面的火势很旺,只见张宝说时迟那时快,披着一块湿巾,就头也不回地冲进火焰里。

过了不一会儿从火光里冲出来的张宝,身上背着采采,手里拉着丫鬟小碧,把两个人从大火中救了出来。

此时的张生也很着急,在来来回回的呼喊着采采的名字,见着采采被救了出来,一下子抱住了采采。

此时的大火被大伙儿灭得差不多了,剩下了零星的火焰,张生看到采采已经没事了,也悄无声息地回家了。

采采睁开眼,看到的第一眼是张生,以为是张生救得自己,对张生的好感突然又增加了几分。

自此,张宝也照常本本分分地为潘家做事,一天在集市上,采采和丫鬟小碧在街上远远瞧见了张宝,只见张宝手里拿着的不是平时店铺用的东西,而是宣纸,笔墨还有好些蜡烛之类的。

她俩有些疑惑,没见张宝平日里读过书,于是采采和丫鬟小碧,悄悄地围随着跟在张宝后面。来到一个破旧的用篱笆围着的小院,院里有一个七十左右的老妇人。

只见张生说:“母亲身体不好,怎不在床上躺着休息呢?”母亲说“我看看你买东西,怎么还没有回来?买到学习的纸和蜡烛了吗?”

张生说道:“多谢母亲,我已经买来了,不用为我操心了。”“虽说我们是穷苦人家,娘看你半夜三更还在学习,娘支持你,也希望儿子出人头地呀!”

采采听到这里,心里萌生了对张宝的些许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张生赴京赶考时,潘老爷给了张生一大笔盘缠,解了张生的一大后顾之忧,张生对潘老爷许诺,“潘老爷的大恩大德,此生必报,我一定官场得胜,等我归来娶采采。”

过了没有几天,张宝也向潘老爷辞行,去京城参加考试。希望潘老爷在家多多照顾他的母亲,因为他的父亲,在酗酒中喝酒中毒身亡了。

“潘老爷,我娘只能靠潘老爷接济了,你的大恩大德,此生无以为报。”张生跪在地上叩谢潘老爷。

潘姥爷答应了张宝,给了张宝京城考试的盘缠,张宝感恩不尽,上京城参加应试了。

在张宝走后,店铺的经营都落在了潘老爷身上。由于潘老爷平时豪气,不像张宝那样,算计着做生意。再者潘老爷平日广施财物,家境日渐衰败。

再加上当地发生了水灾,民不聊生,潘老爷是当地的富户,受到了劫匪的重视,家里也被抢劫一空。

因此潘老爷变卖了家里的房屋和店铺还有些田产,带上女儿和丫鬟小碧,去京城投奔哥哥家。

在走之前,潘老爷也给张宝的母亲留下了生活的银俩,这才放心的离开此地。

三人一路奔波,颠沛流离,终于来到了京城,找到了哥哥家,哥哥家境也不像以前那样富裕有余,但已是没有别的办法,寄人篱下也只好就此生活下去。

过了半年后,话说张宝,自从应试考中了状元。敲锣打鼓的回到老家,一是接回母亲,二是感恩大善人,潘老爷。

张宝的娘说:“潘老爷可是大好人,没有他接济,你就见不到娘了。”张宝说:“娘,您放心,我此生一定找到他老人家,报他的大恩大德。”

可是潘老爷已搬走时日,已经找不到他,他只好把母亲接到了自己的官邸。

潘老爷看到女儿已到了婚嫁年龄,想到了赴京应试的张生,在京城一打听,张生考中了状元,被爱才的宰相留在了京城,于是潘老爷找到了张生的官邸,向看门的仆人通报了自己的姓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生对潘老爷的到来,礼仪有加,热情周到,准备了热气腾腾的美食,敬酒对潘老爷说:“大人在上,没有你老人家的接济,就没有我的今天,老人家在此多住几日吧。”

但张生没有提及采采,也没有说当年对采采的承诺,还有潘老爷给他的一大笔盘缠,潘老爷感到一些心寒。

过了没几天,只见张生府前张灯结彩,喇叭奏乐,甚是热闹。原来张生要和宰相的女儿结婚了。张生为了自己的高位,选择了宰相那其貌不扬的胖女儿。

潘老爷看了很是气愤,想想当年真是看错了人,潘老爷对女儿说:“想当初我们对他如何好,给他费用,还把你许配给他,没想到他高升了就不要你了。”采采忙宽慰爹爹:“父亲不要生气了,这样的男儿我还不想嫁呢,想当初我们互赠了定情礼物,父亲把这枚玉还给他吧。”说完把玉给了潘老爷。

潘姥爷于是又再到张生的府邸,一想还女儿的定情玉,二是想要回当年给他的千两盘缠,那也够他和女儿生活一阵子的了。但是张生收了玉,只派下人给了他十两银子,像打发叫花子一样,就把他打发走了。

潘老爷很是郁愤,一气之下,卧床不起,没有了父亲的打理,采采既要照顾父亲,还要做些洗衣服,刺绣来补贴家用,丫鬟小碧也一起做起了农活。

待潘老爷好些,父女二人和小碧离开了此地,来到了杭州好谋生些。但是采采原来都是过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哪里受这穷苦人的日子,也不知道怎样过活,所以他们就靠沿街乞讨过生活。

一日,碰见了巡逻的官府要他们躲开,后面抬着一个轿子,只见从轿子上走出一个面相熟悉的人,潘老爷一看,这不是张宝吗?潘老爷连喊,“张老爷,张老爷!”张宝循声一看,认出了潘老爷,他连忙上来扶住潘老爷,把他们三人接进官邸。

原来张宝一直寻找潘老爷,一直没有谈论个人婚事,张宝从心里喜欢采采。官场上,再说张宝也知道张生和宰相之女结婚的事情。因此张宝试图寻找潘老爷和他的女儿,一直没有再婚,就是想报当年潘老爷对自己的再造之恩。

就在潘老爷高高兴兴,准备把女儿采采嫁给张宝时,不料却收到了一封从京城来的信。是张生写来的,大意是并不喜欢宰相之女,还是心属采采,想纳采采为妾。

潘老爷一口回绝,采采更是不同意,但眼下之事只有快快和张宝成婚,才能免以后患,但又怕拖累了张宝,三人想偷偷离开张宝的官邸。

但张宝知道了此事,对潘老爷说:“老爷请放心,我一定会娶采采,我自有办法对付。”

原来张生娶的宰相之女珠珠是个醋坛子,而且人长得五大三粗,只要看到张生多看别的女子几眼,都要挨揍。所以张生怕老婆,张生的老婆是醋坛子,也广为传开了。

张宝心生一计,把张生的书信,让内府的人捎给了张生的老婆,张生的老婆看了怒火中烧,把张生一顿毒打,并告诉了宰相。宰相为了家丑不外扬,压下了此事,但对张生也没有了好感,张生从此也不敢再有其它的枝节发生了。

就这样,张宝把潘老爷和采采安置到自己的家府,张宝的娘对张宝说:“潘老爷是我们的大恩人呐,咱啥时候也不要忘记恩人呐!”

张先生在新婚之夜说:“我早就对小姐有好感,但我是下人,不敢怀有非分之想。”采采也对他说:“官人不嫌弃我们落魄,和我结婚,我自会管好家事,孝敬婆婆。”

原来采采自从知道张宝挑灯夜读后,对张宝也萌发了好感,特别是后来听父亲说是张宝救得她,更是觉得当时愧对了张宝,并再次对张宝的救命之恩答谢。

于是张宝和潘老爷,采采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婚后有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丫鬟小碧也和张宝的家佣结婚,过上了好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张生呢,因为攀附高贵,岳父因在朝堂贪污,被流放边关,他也随着一起流放边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