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打造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洱茶在清代不可谓不重要,成书于1799年(嘉庆四年)的《滇海虞衡志》“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可见,当时的茶叶既是饮品,更是影响当地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普洱茶在清代不可谓不有名,阮福1826年撰写的文章《普洱茶记》开头便说:“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但就是这样又重要又声名显赫的普洱茶,究竟是哪几座茶山生产的,清朝的官方记载中竟然前后不一,各有一辞。青牛君能看到的,有四五个版本吧。

对这些版本做了认真研究后,青牛君选取了《滇海虞衡志》的说法,即古六大茶山分别为:

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易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选取这个说法,青牛君曾写过专文论及,有兴趣者可参考。

古六大茶山传说

官修地方志《普洱府志·古迹》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鼓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漫撒,因以名其山。”这便是古六大茶山名字的由来。颇有几分传奇色彩。

云南攸乐茶山的基诺族传说,他们的先祖是跟随诸葛亮南征平定孟获后留下来的。诸葛亮让他们就地安居,给他们茶籽种茶为生。基诺族自称“丢落”,世代尊奉孔明。

诸葛亮(181-2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181-234)

云南关于武侯孔明与普洱茶的传说很多,至今,在革登古茶山附近还有海拔近1800米的孔明山。云南一些少数民族把诸葛孔明奉为茶祖,每年在茶叶开采前要举行祭祀活动。

青牛君认为,古六山是否因诸葛孔明而命名、以及征讨孟获时是否大量种植茶叶,见仁见智。但是,云南人工种植茶叶的悠久历史却是无可置疑的。

古六大茶山历程

古六山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和景洪市境内。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普洱茶在清朝确定为贡茶后,古六山便被划为贡茶和官茶采收地,直到清朝结束。

其中,曼松茶被朝廷指定为皇帝专用贡茶。

在清政府的直接掌管下,六山发展迅猛,乾隆至咸丰年间,古六山茶园规模超过10万亩,出现了10多万人入山作茶的盛象。

古六山之一:倚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六山之一:倚邦

倚邦曹氏家族被清政府封为倚邦土千总(后代世袭为土把总),管理六山近两百年。也因此,倚邦从一开始就是六山的茶叶生产、加工集散中心

19世纪末,随着清王朝的衰落,滇西发生叛乱,法国人割占土地造成六山普洱茶运输被阻,倚邦茶业开始衰落。民国初年,六山加工、交易中心转移到了易武

弯弓大庙 遗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弯弓大庙 遗存

由此可见,古六山在整个清朝普洱茶的生产加工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

新六大茶山由来

清朝统治的二百多年间,普洱茶的生产加工中心一直在澜沧江以东的古六山,交易集散地在普洱、思茅。直到1910年,勐海才出现了第一个汉人茶庄-恒春茶庄。清朝结束后,汉人被允许进入澜沧江以西的勐海(时称:佛海)开办普洱茶业。随着1937年法国人在越南的阻挠,古六山出口进一步受阻,普洱茶的生产加工中心则彻底由易武转移到了勐海,并形成了以生产、加工为主的新六山中心

南糯山、南峤山、勐宋山、景迈山、布朗山、巴达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六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也称江外六山。为区分以前的六山,将原六山命名为“六大茶山”,而新进的则称为“六大茶山”。并非以茶树树龄的高低而分。这个称呼也并非始于现在,而是在民国形成的。

一个“”字,往往会让人觉得,古六山产茶是过去式,事实上,古六山除了在清朝是贡茶区,产生了今天活跃在拍卖场上的号级茶外,在建国之初,也生产了新中国第一片普洱茶,是为印级茶。现在古六山仍然在奉献着精彩的普洱茶品。耳熟能详的“易武为后”,高贵难求的曼松茶,依然以其优秀的品质品级奉献给茶友们,为世人带来健康、快乐和财富。

古六山之一:易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六山之一:易武

我是青牛君,倾心打造传世茶品。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祝各位读者春风满面,心想事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