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信陵君人生的高光时刻,莫过于击败秦军,以救世主的身份进入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了。

虽然我们没法确切了解,当时有哪些人,说了哪些话。

但是通过史书记载来看,当时的信陵君,完全配得上“义薄云天”这四个字。

而更可贵的是:信陵君始终保持淡然。

面对他人的吹捧,信陵君一再表示,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功劳,其他国家的军队帮了大忙。

他同时又表示,为了救赵国,自己已经在魏国犯下重罪,实在是不敢居功,只能战战兢兢。

对于信陵君的这种表态,有些人直接崇拜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后世有一位名叫张耳的牛人,被刘邦封为赵景王,他年轻的时候,就曾经做过信陵君的门客。

这段经历,让张耳骄傲了一辈子,说出去就是:“你们知道吗?当年的信陵君,那可真是……”

汉高祖刘邦,曾经也追随过张耳一段时间,所以他刚起兵的时候也说:“你们知道张耳吗?当年可是在信陵君身边混过的牛人,我刘邦就是张耳的小弟!”

实际上,信陵君恐怕都未必知道,自己手下的门客里,有张耳这么个人。

尽管信陵君走上了人生巅峰,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他无法重回魏国了。

这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秦国。

信陵君窃符救赵,让秦国惨败。

如果在事成之后,信陵君威风八面地重回魏国,难免会让秦国抓住把柄:你们魏国君臣合谋演戏,偷袭我们秦军,是不是想找死?

魏国显然不想找死,所以在秦国没有兴兵之前,信陵君就注定无法回国。

因此,信陵君和魏安釐王这对兄弟,同时做了两件事。

信陵君这边,命部将带着军队返回魏国,并替他向魏安釐王请罪。

魏安釐王那边,亲自向秦国表示臣服。

这两件事做完之后,就等于把选择题抛给了秦国:你还要不要出兵呢?

如果出兵,那么信陵君自然要回国整军备战,魏安釐王也有理由重新接纳信陵君。

如果不出兵,那么就暂时维持这种局面,魏国给面子,秦国不追究。

另一方面是赵国。

虽然赵国没有灭亡之虞,但信陵君救了赵国,总是不争的事实。

信陵君住在赵国,就给了赵国更多外交空间。

比如说,赵国可以顺理成章地挽留信陵君,并借此保持与魏国的联系。

如果秦军继续进攻,魏国是不是可以继续成为赵国的外援呢?

因此,礼遇信陵君,就成为了赵国上下的共识。

最初,赵孝成王表示,要送给信陵君六座城池当封地,信陵君虽然一再退却,但最终还是收下了一座城。

这些表面风光,其背后都有利益算计,远不像我们看上去那样亲和。

就这样,信陵君在赵国一住十多年。

秦国虽然战败,但他们的实力太雄厚了,又占据了上党地区,对中原的俯视之势已成。

在灭掉东周之后,秦国更是把韩国和魏国打得瑟瑟发抖。

随后,秦国大举进攻魏国,看上去准备一鼓作气,把魏国给灭掉。

默契关系结束,于是魏安釐王紧急召唤陵君,希望他快回国率军抗秦。

回国后的陵君,那真是威风不减当年,一路带领各国联军,直接把秦军打回了函谷关。

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如果信陵君在此时急流勇退,或者因意外离世。

那么在历史上,信陵君将拥有完美的形象。

可问题就在于,信陵君没有急流勇退,也没发生什么意外,所以我们最终看到了他的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