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锂离子电池产品结构加快调整,动力电池回收成为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环保问题,也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据预测,2025年通过回收全球动力电池,可再生的锂、钴资源量将约占当年需求量的28%,镍、锰资源量分别约占当年需求量的23%和42%。相关人士表示预计未来回收会逐步取代开采,成为电池金属原材料的主要来源。因此,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可以进一步提升原材料的来源多样性,保障供应链安全。多种因素影响下,打算挖掘这一“都市锂矿”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数据显示,2020年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为6609家,2021年新增2.8万家,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达到了约4.2万家。而在近两年,还有多家上市公司斥巨资跨行业切入回收赛道。

今年3月,威星智能公告,拟对外投资江西赛酷新材料有限公司1.6亿元,获得江西赛酷20.1%的股权。今年4月,金鸿顺公告,全资子公司苏州金鸿顺新能源拟以增资及股权收购的方式收购新乡市丰发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40%的股权。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参与者众多,但随着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飙升,电池回收的空间也塞满了各路资本。而随着入场选手的不断增多,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千亿蓝海市场的角逐已经吹响号角。目前,蜂拥而入的资本和企业,已经形成了三方格局:分别是以格林美、天奇股份为代表的第三方回收企业;以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为代表的电池及材料企业;以比亚迪、北汽、上汽等为代表的汽车厂商布局。作为锂电池的生产方,动力电池厂商在电池回收方面具有对产品熟悉、技术难度小等优势;汽车制造商拥有丰富的汽车销售网络,渠道优势明显;而第三方回收企业模式专业技术最完备。未来,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将会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三方将深化协同合作,解决回收渠道、退役电池资源以及利益分配问题,“车企-电池厂-回收企业”的回收产业闭环将成为行业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