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有一定落后的,但造不出顶级的机床的原因很多:

1、人才:企业没有足够的硕博士,导致科研与实践总是相差一环。理论与实践皆佳的高素质人才确实不足。单靠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不行。企业没有稳定的技术工人,单靠工程师也不行。

2、市场:高精度机床,特别是国产机床,迈出去让市场接受的第一步是最难的。免费让人用,别人都得想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核心零部件:我知道大多观点是,国外主机厂也是采购的核心零部件,为什么咱们就非得自己搞。原因太简单了,国外的主机厂和他们的零部件供应商的联系可不是单纯的买卖。咱们能不能买到最好的东西,大家心里有数。

装配时,拧螺栓的顺序到底是如何影响最后的结合面的刚度、阻尼和装配精度的,也没弄明白...

定位精度我们可以做的很高了,真的很高,但是为什么机床的重复定位精度总是比较差...

没有人能给出一个量化的数据,甚至定性的也很难给啊...

到底是机床的基础大件做的不好,还是关键零件做的不好,还是伺服驱动做的不好,还是数控系统做的不好?到底这些东西怎么影响最后的结果的?

在企业里,好多东西是扯皮,负责A的人会觉得是B的问题,负责B的人会觉得是A的问题...然而都不能说出为啥...

之前去了趟德国西门子看中了一台爆破设备,当时就爱上了,问对方卖不卖,对方非常客气礼貌,卖啊,2000W欧不包邮,你自己想办法过海关。我爸赶紧说,没事我就随便问问。

回去后那是一个朝思暮想啊,我爸是个搞技术出身的,对他来说那台设备就和见到了大学课堂上教授讲的那台只在理论上能实现的工业艺术品一样啊。唤起了他的青葱回忆。

我爸是个行动派,先回到大学找到老教授,一顿师生情义后得知老教授其实不忘初心,一直致力于还原这个美人胚子,还画了几张设计图。

吾父大喜,求得宝图回家,越看越欣喜。可总抱着个纸片人不是个事儿啊。立马在厂房里扫出一个炼成阵,开干!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连一个零件都没凑齐。

这三个月我爸没闲着跑遍全国远赴日韩考察各大零件经销商,总结出了市场上的零件上五大特色。做不了的,不会做的,不会装会的,会做不让卖的,会做不让买的。

因为是爆破设备,各项指标要求极高,稍有差池,机毁人亡。一般谁没事闲的按抗炸标准干活啊。对啊,一般没人……

几天后,我和我爸来到了一家国字头第二XX厂。看到两边生产线上的坦克车身,我爸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里我得具体说下,我爸根据扛爆炸找到是锅炉厂,是锅炉厂提供的采购渠道)

然后就是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吧先。

我爸的机床能保证和德国的同等效果,而却完全不是一台机器,差别比iOS和安卓都大,至少是塞班和win的级别(申了不少专利,多到懒得自己再去让我去随便拿个署我名就成。)完全放弃了德国的那一套,纯物理扛爆使得主体比虎式都沉,因为按照原本德国的法案,整个西方阵营几乎步步为营,总有一款你买不到的零件在等着你。

国产机床任重而道远,你要么在组装那一边,要不就必须在从零件材质研发测试的另外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