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M总体是一个以实践为主导的项目,强调以多视角的方式来处理数字设计和塑造体验,对学生有很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课程包括视觉设计、用户界面和体验设计、互动媒体、移动Web / APP设计、游戏设计、VR / AR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时间3月26日周日晚上19:00,我们邀请了爱丁堡大学刘怡君学姐,跟大家聊一聊的在读体验,并详细分析这一专业课程,以及爱丁堡留学日常及生活体验!赶紧来报名参加吧~

扫码添加【小助手】

备注【爱丁堡讲座】,即可报名参加

Edin DDM LECTURE

#01 主讲人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怡君

山西大学 数字媒体艺术

爱丁堡大学

Msc Design and Digital Media

RAC 20fall学员

Offer录取情况:

爱丁堡大学 设计与数字媒体

Msc Design and Digital Media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用户体验工程

Msc User Experience Engineering

悉尼大学 交互设计与电子艺术

Interaction Design and Electronic Arts

工作经历:

腾讯TEG-UX设计师实习

现任职于华为终端UX设计师

#02 讲座详情

【讲座时间】

2023年3月26日 周日晚19:00

【讲座大纲】

Part 01:我与RAC

申请之路

Part 02:爱丁堡就读体验

多元化课程体系 / 苏格兰生活见闻

Part 03:Studio项目简介

作品分享

Part 03:Q&A

【关于Edin DD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DM总体是一个以实践为主导的项目,强调以多视角的方式来处理数字设计和塑造体验,对学生有很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课程包括视觉设计、用户界面和体验设计、互动媒体、移动Web / APP设计、游戏设计、VR / AR等。你可以在多元化的课程中培养在技术方面的专业技能,并探索自己对未来工作领域的设计方向。最终的毕业项目形式不限,需要在创意环境中为数字媒体和技术创造创新设计。

【课程体系】

全年包含毕业项目共有四门必修课,其中有三门必修集中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主要以选修为主,学校会为你提供两种Course Option,你可以任选3门课共计60学分进行组合。最后一个学期为Final Project,每人会被分配一个单独的advisor,完成一个使用数字媒体的综合项目及一篇大约6k字的essay,且毕业要求为必须以最低50%的成绩通过。

课程主要以Studio的形式进行,还有一部分为个人项目。每个Project节奏安排很紧凑,且多个项目多个任务要同时穿插并行。因为课程体系的多元化,几乎每一门课程都会使用到不同的技能。例如第一学期时候涉及建模与Unity的联动,第二学期涉及移动Web设计需要有前端代码的能力,以及动画的制作和剪辑要求。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挑战,也更加培养和锻炼了个人的综合能力。

【特色课程】

除了本专业自己的Studio以外,还会有和其他学院或其他专业的合作课程。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Design

个人项目。主题为货币设计,会设定一个时代背景,然后所有人被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不同的国家或地域,前期经过调研了解地域背景及绘制草图,后期针对各自代表的国家设计一套完整的货币,包含纸币、硬币、银行卡、交通卡和展示海报等。除中间的Idea、Design Concept等推导过程外,课程重视最终的视觉语言、界面设计的产出。

Design for Interactive Media

个人项目。课程会介绍一些关于通过数字媒体进行界面互动的案例、应用,包括基于触摸的设备和AR / VR等。最后会输出一个project,主题跨2D、3D、动画、界面设计、可视化和用户体验,包括一系列沉浸式数字内容(如图像、声音、数据、模型、动画等)的多模态设计。

Dynamic Web Design

小组项目。该课程与信息学院的Design Informatics专业进行合作,随机分组,团队成员来自不同背景,有计算机、UIUX、商科等,每个小组合作完成设计一个动态网站,主题不限。需要满足前端基本页面的搭建、具体的界面设计以及后端功能的实现,最终形成一个可交互、可点击、可有功能使用的完整网站。且过程中必须使用PHP编程语言、F3框架、MySQL进行数据库设计,以及使用Javascript、jQuery和外部API的web解决方案。

Design with Data

小组项目。该课程是与苏格兰国家图书馆(NLS)的合作项目,同样与信息学院的Design Informatics专业进行搭档。首先会提供给我们有关苏格兰国家图书馆(NLS)的若干组数据集,可选取感兴趣的一组从中探索隐藏在历史数据集中的新数据叙事和故事,并将数据可视化,打造沉浸式数字体验。该项目旨在以创造性和新颖的方式处理数据、数据的文化背景、概念框架和社会文化理解,并致力于通过视觉和互动实践的方式,将数据带入生活。最终作品将以视频的形式在学校的Inspace Gallery进行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目分享】

Reappear-AR Demonstration of Theatre Posters 1870-1900

团队成员:Xinyan、Rison、Yeru、刘怡君

指导老师:Brian、Bettina

项目介绍:

这个项目我们与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合作,希望以创新的视角,可视化的方式对数据设计做出探究,了解数据的文化背景,提高图像数据的吸引力,为人们提供沉浸式数字体验。

在这个项目中要学习图像数据的哪些方面是可以分析的,如何展示,要使用到什么技术?我们小组选取了一组1870-1900年间的剧院海报数据集,从数据分类到场景建模Redesign,用Python做了颜色提取,局部做了手绘插图,再到场景定制化的动效生成。最后的产出是一个具有游戏性的互动设计,以3D模型、插画、动画结合打造了一本AR数字画册,并将静态的剧院海报数据动态化,提升了其展示维度及趣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Q&A

Q:在这里上课是一种什么感受?

刘怡君:一年制的课程节奏很紧密,每学期有多个项目同时穿插进行,非常考验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另外这个专业不仅课程体系非常多元化,小组项目也会与不同背景的同学进行合作(甚至你可能还会遇到Google的工程师同学),这样与跨领域的人或事物接触、交流不同的思维方式也是一件很具新鲜感的事情。虽然学业繁忙,但在爱丁堡这个空气中都散发着浪漫和古典美气息的城市中学习都会让人非常放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课程考试是以什么形式进行呢?

刘怡君:每个设计项目基本是由Project Showcase+一篇Report组成,除个别理论研究课是由少量Quiz+Assignment+Essay组成。

Q:在设计的学习道路上有哪些瞬间让自己坚定了设计的目标

刘怡君:还是觉得当设计能够改变体验,发挥设计价值的时候更加有成就感,以及享受打磨设计的过程。

Q:你觉得你所在院校专业的招生偏向是什么?作品集申请又有什么要求呢?

刘怡君:DDM更倾向于有过设计背景的同学,毕竟从他的课程体系来看的话需要使用大量不同的设计技能,现学肯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作品集方面感觉比较偏好于可以体现界面及视觉能力的(可以是APP 游戏 数据可视化等等),并且尽量多元化的项目类型,以及要展现出设计来源、设计思考和推导过程。文书部分最好可以简明扼要,真实阐述自己的想法和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对比留学前后,自己在设计专业方面有什么新的感悟、理解?

刘怡君:新的设计理念、技术更新及各类信息的输入会带来认知上的提高,只有自己去了解更多,探索更多,才有可能对未来目标及设计方向更加清晰。

Q:在学校的生活是怎样的?对比国内,有哪些不同的体验的?

刘怡君:我那一年是疫情最严重的一年,几乎停掉了所有线下课,跟老师见面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所以基本以线上教学为主。但小组项目我们还是会在图书馆或学生公寓里一起输出,老师会在每周有一次Tutorial并定期查看进展。技能方面除了老师教的基础课之外,更多进阶需要靠自学去完成。

Q:如果有实习经历,是否可以分享一下呢?

刘怡君:毕业前在腾讯有一段比较长的实习经历,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这个行业,互联网的工作方式, 产品的认知,设计交付,业务的思考及大厂流程化的运作方式都是在这里建立起来的,主动被动灌输的信息都很多。这段经历算是真正在学校和社会的转换和衔接中度过,接触到了与学校学习不一样的想法和思维方式,get到很多工作中的方法论,也明确了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因为边工作边做毕设项目,节奏也是相当紧张,但好在最后在校招大军中突破层层包围顺利拿到心仪offer,也算是给学生时代画上完美句号,整个过程属于是痛并快乐着。

#04 讲座报名

【 适合谁听 】

正在纠结迷茫未来升学选择的你

从未了解过留学但又好奇的你

希望得到优秀学长姐帮助的你

对世界顶尖名校向往的你……

本课程正式针对以上人群最全留学认知课,方便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全球顶尖交互院校的具体情况,为自己出国选择作参考。课程主要围绕交互设计院校的基本介绍、课程设置、专业课内容展示、国内外教学特点差异、学习体验、留学生活、优劣势分析展开,每场讲座均有在线答疑环节供大家与学长学姐互动交流。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小助手】二维码

截图发给小助手并备注【爱丁堡讲座

即可获取参与方式

Edin DDM LECTURE

文中作品图集、照片均经作者本人授权

未经允许,禁止另作用途,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