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的战场又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俄军似乎正在放弃顿巴斯的战略重镇巴赫穆特,转而将兵力投向其他地区。

据路透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多家外媒报道称,俄军无人机对乌克兰多个城市发起攻击,并造成平民伤亡引发火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英官方则表示,巴赫穆特战局稍有缓和,俄军可能要转变战争思路,不再“死磕”巴赫穆特。

其实俄军对马林卡和波别达等地的袭击从未放松,但收效甚微,乌军死战不退的决心令人敬佩。

瓦格纳集团或许是实力受损,又或许是政治斗争,在巴赫穆特的实际进展陷入僵局。

值得肯定的是,基辅派往巴赫穆特的支援部队确实令俄军感到压力,想要在短时间内对整个顿巴斯实现控制权不太现实。

天气回暖,双方总攻的时间正在接近,这场被称为欧洲大陆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可能真的会上演,也会在人类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不仅是决定俄乌冲突命运走向的战争,也是世界各类型号主战坦克的一场“盛宴”。

自打俄军在前线受挫后,从2022年冬季就转变战争思维,开始对乌克兰全境实施军事打击,其中包括大部分民用基础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基辅、世界银行、欧盟委员会和联合国的新评估,乌克兰重建工作的预估成本已经增长至4110亿美元。相较于去年9月份的预估报告,增加了600亿美元。

这些预估的价格已经成为乌克兰在战后的严重负担,说不定会掉进新的债务陷阱,成为西方金融霸权的掌中之物。

放眼于俄乌冲突的战场上,似乎各国对2023年局势的展望都不乐观,尤其是在担心冲突有外溢或升级的风险。

俄罗斯的经济情况不容乐观,2022全球油气价格还高居不下,甚至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仍有几次超乎常理的涨幅。

欧洲虽在制裁俄罗斯油气出口,但总有不买账的人愿意接盘。

可2023年全球经济陷入疲软,尤其是在几家著名银行爆雷后造成全球对经济危机的担忧甚嚣尘上,各国对大宗能源商品的需求大打折扣。

再加上西方制裁的后果正初步显现,俄罗斯在海外的业务正逐步萎缩,国内需求难以振兴等等,经济寒冬无法支撑俄军高强度的战争预算。

乌克兰的情况则更加严峻,经济和军事上有西方援助,但作战的有生力量正逐步减少。

冲突爆发后,乌克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数次动员,甚至将入伍条件放宽至患有残疾的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基辅是将战线整体拉长,采用迂回、游击的方式对俄军进行消耗,说不定战期仍会被延长。可惜基辅十分看重政治意义,对巴赫穆特等几座战略重镇下达死战不退的命令,平添几分伤亡。

西方雇佣兵的数量远远不足以支撑乌军发动集团规模的反攻,而缺乏足够兵员的情况下,北约援助的武器系统也将大打折扣。

更何况现在西方对援乌态度分歧越发对立,而拜登手中的预算也即将见底,共和党控制下的国会能否通过新的预案仍是最大的不确定数。

泽连斯基政府要想继续担任乌克兰唯一的合法政权,也不会将事做绝,拒绝接受西方和俄罗斯的停火协议。

双方都有迫切的停火需求,实则是最危险的讯号,因为在停火谈判之间将尽最大可能取得筹码。

如果在前线战场上出现一些非常规武器,例如毒气弹、战术性核武器,冲突必将导致无法预判地升级。

英国现已承认会对援助给乌克兰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配备贫铀弹,此举引发莫斯科的激烈反对与国际社会强烈关注。

俄军对此若做出对等回应,将使冲突局势朝着极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不单单是乌克兰战场会出现核武使用痕迹,周边国家也会陷入大国博弈的战争泥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兰已经在组建欧洲大陆上最庞大的坦克集群,而芬兰也在俄芬边境提高军事力量的存在。

白俄罗斯也枕戈待旦,在俄白两国联合军演之际,同意扩大俄军驻扎白俄罗斯的数量和频率。

远东地区的俄日争端正在升级,日本海上、空中自卫队对南千岛群岛的挑衅越发张狂,显然想逼迫普京左右开弓。

总而言之,西方对俄罗斯的围剿正步入最后阶段,如果不能借着俄乌冲突的东风将牢笼捆得紧一些,迟早会被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