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4日,济宁市召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6场)——济宁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由济宁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梁伟,济宁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科科长李若菡,梁山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安培珍,梁山县大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第二届、第四届齐鲁和谐使者、首届孔孟之乡和谐使者刘辉,共同介绍济宁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精心指导下,市民政局以政策创制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主线,以服务实践为核心,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全市社会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优化政策机制体系,推进社会工作实现整体化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创制。2013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是济宁市第一个围绕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的综合性文件,标志着济宁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了基本方向和工作遵循。2015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孔孟之乡和谐使者”选拔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20年进行修订),设立“孔孟之乡和谐使者”为济宁市社会工作人才的最高荣誉,进一步激发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齐鲁和谐使者42名、孔孟之乡和谐使者86名。2020年,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有序扩大社会工作的覆盖领域和服务范围,进一步健全社会工作人才激励保障制度。2021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共同出台《济宁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实施方案》,聚焦基层一线,以基层平台建设为抓手,引导社会工作扎根基层、服务群众。2022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济宁市人才金政20条》,孔孟之乡和谐使者纳入圣地拔尖人才项目,进一步提升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的使命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二是强化机制建设。推行“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模式,推动阵地共建,打造共建共享的服务综合体,全市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156个,设立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志愿服务站点4580个,推动形成“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义工)”的“双工”队伍协作机制,以社工站为平台,发挥驻站社工的专业优势,联动志愿者,开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共发展志愿者150.6万人,志愿服务团队5660个,开展志愿服务项目3万余个。

二、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推动社会工作实现专业化发展

一是加强民政系统岗位开发。在民政系统的老年人福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婚姻家庭服务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目前,全市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率达97.8%。二是加强支持社工机构发展。2016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公益创投项目,培育社工机构40家,其中社工协会(联合会)6家,民办社工机构34家,孵化社会工作项目320余个,累计服务群众75.6万人次。三是加强基层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市、县、乡、社工站四级社会工作体系,健全“五社一心”工作机制,全市按照“1234X”模式,启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着力提升基层服务水平。2022年6月,全市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156个,实现全覆盖。四是加强教育培训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齐鲁和谐使者、孔孟之乡和谐使者作用,在全省率先建立和谐使者工作站,开展和谐使者公益大讲堂,提升社会工作知晓度。成立济宁市民政职业能力建设中心,依托民政部培训中心,突出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等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覆盖民政全领域、高中低层级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鼓励动员相关人员参加全国社工职业资格水平考试,连续8年组织考前培训,考试通过率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持证社工3336人。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推进社会工作实现多元化发展

一是助力“一小一老”服务。充分调动社工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的积极性,把服务送到“一小一老”的“心坎”上,让守护不缺位。坚持未保工作站和社工站“两站合一”,在全市建立156处未保工作站,依托未保工作站建成“儿童之家”1038处,协助开展家庭探访、监护评估、权益维护、心灵成长等工作,确保全市8700多名孤困儿童和4900多名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围绕养老服务,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济时救——幸福来敲门”社会化照护服务活动,引入社工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对全市3.1万余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生活照顾、心理抚慰等服务;梁山县作为全市唯一沿黄县区开展“情暖夕阳”项目,探索“社工驱动、护工行动、义工联动”三工联动模式,为全县817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开展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任城区实施“幸福拾光”项目,培育“为老”社会组织,提升为老服务能力,项目实施以来,培育为老社会组织30余个,开展为老服务500余场次,受益老年人达8000余人次。二是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组织开展“汇济社彩”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公益项目创投大赛,引导社工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服务发展大局,对困难群众开展能力提升、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服务,达到既扶贫又扶志的效果。济宁惠民社区服务中心的“情暖夕阳 耆乐无穷”项目荣获山东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公益创投大赛一等奖。三是助力心理健康服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民政局发布倡议书,号召全市社工机构、社会工作者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情绪疏导、心理调适和资源链接中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全市社工机构、社会工作者积极响应,先后开通34条健康守护热线,为市民群众提供防控指导、心理疏导、情绪支持、生活保障等服务,全市1000余名社会工作者累计为2.1万人次提供免费心理疏导服务。

下步,市民政局将坚持党建引领主线不动摇,实现服务模式由单一社会工作服务向社会工作嵌入式服务转变,服务重点由大众化社会工作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转变,提高标准化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工作项目丰富提升,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项目运作、专业服务”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