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 / 高铭 宋慧佳(北京自然博物馆)

近日,有网友拍到了一段大熊猫被小鸟“薅”毛的有趣场景。

视频中,一只小鸟悄悄接近正在吃竹子的大熊猫,趁其不注意就上前“薅熊毛”,大熊猫却毫无反应淡定干饭,最终还是被小鸟“薅”走了小撮儿屁股毛。

 #小鸟偷摸薅毛 大熊猫淡定干饭# 为何小鸟总爱“薅熊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小鸟偷摸薅毛 大熊猫淡定干饭# 为何小鸟总爱“薅熊毛”?

视频来源:陕视新闻

网友:小鸟薅熊猫毛的样子一看就是惯犯!

为何小鸟总爱薅其他动物的毛?其实,小鸟是把这些薅来的毛发,当成了筑巢用的材料。试问,谁不想拥有柔软的“大床房”呢?

其实,鸟类可是杰出的建筑大师,很多鸟巢不仅安全结实,藏有机关暗道,外观上也别出心裁、美观别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精益求精的“生活家”

鸟类的筑巢材料可谓是包罗万象,除了常用的树枝、草根外,燕、灶鸟、岩鹛(méi)、鹊鹨(liù)、白翅拟鸦等在筑巢时使用的原材料都是泥巴,金丝燕还会用唾液和泥,乌鸦会以纸、棉花、铁丝等人工制品作为巢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温是鸟类筑巢时会考虑的重要因素,鸟窝内常常缠绕或铺垫羽毛或植物棉毛来保温。部分鸟类建筑师精益求精,还会在鸟巢中点缀各种各样的装饰品。黑水鸡会用鲜花、人造植物、纸片装饰巢穴,一些鸻(héng)科鸟类会使用贝壳,而蚁鴷(liè)则喜欢用闪闪发亮的东西,如玻璃、金属。有些装饰品还起到保护巢穴的作用,例如:蓝山雀会用羽毛装饰巢穴,吓跑胆小的对手,以降低被“篡巢”的风险;穴小鸮(猫头鹰的一种)常收集动物粪便放在巢穴周围或内部,不仅能发酵产热,还能吸引昆虫送上门来作为食物(虫卵孵化后亦可为幼鸟提供食物),可谓是一举两得。

筑巢选址有讲究

世界上有几千种会筑巢的鸟类。对于大部分鸟类来说,鸟巢是孵卵和育雏的临时“住所”,是鸟类为下一代创造的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

鸟类巢穴的特点与其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大致可分为地面巢、洞巢、编织巢、水面浮巢、泥巢和唾液巢等类型。地面巢又大致分为坑巢、简单巢、地面编织巢。其中,坑巢和简单巢常常比较简陋,仅为沙地的坑窝或使用少数枝条拼搭而成的浅盘,如雉鸡、鹌鹑、雁、鸻鹬、鹤等,常选择地面凹坑,用树叶、干草、羽毛、石块等填充筑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啄木鸟筑巢时在树干上挥动尖喙,先向水平方向凿洞,到达一定深度后再向下凿,形成一个数字“7”形的巢洞

树栖鸟类在树杈间以树枝、树叶、草茎、羽毛、泥土、苔藓等编织成盘状、碗状、球状或瓶状的鸟巢,如喜鹊和乌鸦常在杨树、柳树等高大乔木上筑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一些鸟类选择树洞、地洞、峭壁来筑洞巢,意欲借助隐蔽的地理位置减少天敌攻击,如崖沙燕常在陡峭的土崖壁上群体筑巢,普通翠鸟、冠鱼狗等生活在水边的鸟类常在岸边土崖上穿穴为巢。选择树洞营巢的鸟类在洞的底部铺上干草等材料或另筑碗状巢,犀鸟选择天然的树洞作为巢穴,在产卵期还要把洞口封上;此外,山雀、普通(shī)、黑头、八哥、戴胜等都以树洞为巢。

一些生活在人类聚居区的鸟类高度适应人类活动,在屋檐下、墙壁上、空调室外机或通风管道等孔洞中筑巢,如家燕常啄取湿泥、稻草和草根,在房檐下堆砌成三角形或碗型的窝,麻雀、红隼、珠颈斑鸠有时会利用建筑合适的缝隙筑巢,白鹳习惯在屋顶或柱子顶端等高处筑起巢穴。

“结构大师”的筑巢智慧

鸟巢一般具有1~3层,多数鸟巢具有一个巢腔,以容纳卵和幼鸟。以喜鹊巢为例,巢外层由比较结实的树枝编搭而成并用泥土加固,中间层由泥土掺杂细枝条、干草等做成碗状,内层则铺满羽毛、兽毛、草根、植物纤维等较柔软的材料。不过,喜鹊巢虽看似朴实无华,其中却暗藏心机。当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单个喜鹊巢呈球形,并不是露天的,“主人”会在向阳背风的一侧设计一个出入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织雀巢

鸟类大部分都是单独营巢,另有大约13%的种类会集群营巢,群织雀就是合作营巢的大师。群织雀会选择一个粗壮的树枝,共同建造一个大型复合社区巢,每个“家庭”在其中拥有独立的“房间”和出入口,与人类的公寓楼极为相似。群巢的“屋顶”延伸至树枝上方,而巢的主体结构悬挂于树枝下方,所有出入口位于巢底部,进入后是垂直的通道,通向近似圆形的巢腔,这样的群巢可以同时容纳100多对群织雀。

人们会用“鸟窝”一词来形容凌乱的发型,但其实,鸟窝是乱中有序,鸟类建筑大师运用自己的智慧,搭建出稳固又舒适的安乐窝。鸟类的筑巢智慧也被人类借鉴,运用在建筑结构、产品设计等领域中,造福我们的生活。

本文综合整理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原标题《鸟类建筑大师的营造学》,作者高铭 宋慧佳,有删改,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现订购2023年

只需336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