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原文作者:新生万物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李白在《玉阶怨》中用短短十字描述出深宫的大气寂寥之感,而“玉”在其中则凸显出皇室华丽高贵特质。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玉文化从史前新石器时期一直贯穿到当代,不仅未因朝代更迭产生中断或变化,反而在时代交替中被赋予更多价值与内涵,历久弥新。
由梦之蓝手工班独家冠名,江苏卫视与阳光媒体集团共同出品的大型非遗焕新纪实节目《新生万物》第十一期即将上线,节目发起人杨澜再次和好友张国立及两位新锐设计师钟华、王猛涛共同组成新生学徒团,同时特别邀请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佩剑冠军仲满,一同⾛进国家级⾮物质⽂化遗产项目北京⽟雕,深度学习北京⽟雕制作技艺,探寻2008北京奥运会⾦镶⽟奖牌制作背后不为⼈知的付出和坚守。
从相玉到绘玉
杨澜张国立开启脑力比拼
何为玉?汉代学者许慎曾在《说文解字》里如此解释——玉,石之美者。在古人眼里,玉所指代的就是好看的石头,如何从石头中挑选出美玉,则极为考验工匠们的功底。
于是,本期《新生万物》由杨澜与张国立之间的一场“相玉”大赛拉开帷幕。地质学家章鸿钊在《石雅》中记载:“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由此可见,古人相玉,以色重之。
节目中,杨澜和张国立通过量重、触感、借助光学仪器等现代⽅式对玉石进行辨别,仔细观察玉石的料形、料性、纹理、颜⾊等,其熟练程度令一旁的专业相玉大师都为之惊叹,不知两位新晋相玉学徒能否顺利通过第一关?
如果说相玉是玉雕技艺的入门考验,那接下来的“议玉”和“绘玉”环节则是进阶为玉雕手艺人的必修课。作玉长达59年之久的北京玉雕国家级传承人宋世义,在节目中以“议、绘、琢、光”四个字概括了治⽟的奥义。
在宋世义看来,⽟料不是冰冷的⽯头,⽽是和⼈⼀样有⽣命、有感情、有命运的,所以在议玉阶段就必须吃透玉料,反复构思它应该用什么形式呈现,他补充道,“必须要深思熟虑才⾏,很多时候⼀块⽟料甚⾄要琢磨⼏个⽉、⼏年的时间才能找到那份灵感。”为了让新生学徒团更了解玉雕前期工作,宋世义根据“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作玉理念,要求学徒团分组构思和创作镂空玉作品。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议玉过程中,遇到些许难题的张国立组,居然得到宋世义出手相助,让杨澜直呼偏心。有了玉雕大师宋世义“开小灶”,张国立组的作品是否能更胜一筹?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杨澜组又会搬出怎样“必杀技”进行回击呢?
从探玉到琢玉
窥见奥运奖牌背后的匠人匠心
古⼈云:“⽟虽有美质,在于⽯间,不值良⼯琢磨,与⽡砾不别。”⽟是⽯头,但它却有别于普通⽯头,⽟⽯只有在雕琢加⼯过程中,才能发现和最⼤限度地展现它的美。本期非遗小剧场讲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令世界为之震惊的金镶玉奖牌背后的故事。
从描绘设计稿到制作成品,玉雕大师们只有短短三个月时间,而其中最困难的并不是玉料的取舍,也不是耗损的加剧,而是以玉制成的奖牌如何实现防摔?最终,玉雕大师们灵机一动,利用了某种原理让奖牌轻松通过防震防摔测试,使得中国的⽟⽂化第⼀次通过奥运奖牌⾛向了世界。到底金镶玉奖牌中暗藏了怎样的玄机?还得等本期节目上线后为观众揭晓。
值得一提的是,本期《新生万物》特意邀请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佩剑冠军仲满,与新生师徒团一同前往张铁成⼯作室,与金镶玉奖牌制作者面对面学习玉雕技艺,从奥运冠军视角带领观众了解奖牌背后的匠人匠心。
初入工作室的学徒团就被眼前一块块金镶玉奖牌雏形所震撼到,而作为北京奥运会发布会主持人,以及唯一两次代表北京申奥陈述人,杨澜对北京奥运会有着独特的记忆和情感,当她在节目中佩戴上奥运奖牌时,瞬间被过往回忆所牵引,一股源自于心中的骄傲之情油然而生。
看似简约的奖牌,实则饱含了许多曲折故事。在北京⽟雕⾮遗传承⼈张铁成、王建介绍下,学徒团才了解到一块金镶玉奖牌制作背后,居然需要非常多玉环的反复实验和打磨才能完成的艰辛。为了让学徒团体验“一块玉从无到有的诞生”,张铁成随即发起琢玉考验,要求学徒团进行“个人战”,使得现场火药味十足。
在玉雕匠人们的细心指导下,新生学徒团的磨玉比拼结果将会如何?面对始终给人以华贵、价值不菲印象的玉器,两位新锐设计师该如何通过创新理念让北京玉雕技艺“飞入寻常百姓家”?每周五20:20,江苏卫视《新生万物》探索非遗焕新之路,一切伟大皆由双手创造!
杨澜说
合作:pr@chinasunmedia.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