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在干出了一番大功绩之后,被调回部队,在总后勤部担政委一职。毛主席得知情况后,专门指示军委说:

“他的军衔应该给他补上,如果不是他,新中国至少要晚建立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中央军委根据他的资历,对他进行了考评,但却发现,即使授予他大将,也完全够条件。

但当时大将只有十个,无奈之下,军委就为他补授了上将军衔。而李聚奎得知情况后,却洒脱地说:

“能低不要高。上将就可以了。”

李聚奎有着怎样的历史功绩?毛主席为何会说没有他,新中国将晚成立十年?这还要从李聚奎奉调石油工业部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障志愿军,打出大油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从大局出发,做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为了保证志愿军的后勤供应,需要找一位有丰富后勤经验的人,来出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

在千挑万选下,毛主席最终选定了李聚奎。

李聚奎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是一名革命老将。他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西满军区参谋长,辅佐军区一把手黄克诚,打过很多重大战役。

后来又参与了东北野战军的后勤建设,把我军之前主要倚仗于从敌人那里俘获的后勤模式,成功转变为运用组织、动员、征调等方式来保障后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举措为我军打赢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作出了杰出贡献。

正因为如此,毛主席才会在众多候选人中亲自点将了李聚奎。而李聚奎本人也欣然领命,走马上任。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我军缺少空军,敌机可以对我后勤运输线肆意轰炸,使得我军物资近一半无法及时运抵前线。

针对这一情况,李聚奎在请示彭德怀之后,调集了两万人的兵力,在近三千公里的交通干线上,安插了上千个信号站,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预警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使得志愿军的物资传送效率不断提高,并极大地降低了汽车损失率,也让后方运输摆脱了被动的局势。

事后,毛主席曾赞扬道:

“在交通线两侧设了岗哨,敌机一来就报警,我军司机听了就赶紧躲藏……军车的损失率由之前的近一半,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这真是个创举!”

解决了运输问题后,李聚奎又想方设法地让志愿军战士吃好。在众多食物中,李聚奎想到了既方便又营养的炒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想法立即就得到了周总理的支持,于是就有了后方的“家家户户炒炒面”的火热场面。而前方志愿军则凭着“一把炒面一把雪”,最终战胜了美军,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当时与李聚奎对接物资的洪学智就曾说:

“李聚奎的‘创举’,保证了军队的吃饭问题。”

正是因为李聚奎在后勤方面的杰出成就,1952年,中央特意让他出任了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以让他用自己的经验,为我军培养更多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聚奎在该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年。直到1955年,国家决定成立石油工业部。

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国找油、采油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物资调配,为此,周总理在多方权衡之后,要求李聚奎出任石油工业部第一任部长。

当时正值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前夕,此时李聚奎如果转去地方,则意味着将不会被授衔,但李聚奎为了国家的石油工业,还是毅然放弃了授衔机会。

李聚奎上任后,立即带着业务骨干,全国各地到处找油,最终在西部的克拉玛依打出了一口油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苏联专家却认为“一口井出油不等于有油田”,克拉玛依的地质条件下不会有大油田。

在此情况下,李聚奎没有盲目听信苏联专家,而是亲自带着专家,到新疆进行了实地论证,最终得出了克拉玛依是个大油田的结论。

之后,他又亲自坐镇乌鲁木齐,协调物资运输,指挥油田开采,最终在1956年一年,就打出了40口油井,使得我国的石油年产量从60万吨上升到了150万吨。

第二年,李聚奎转战东北,建立起专门的技术团队,在松辽平原展开了重点勘探。为大庆油田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李聚奎

石油工业部工作走向正轨后,李聚奎重回部队,担任了总后的政委。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特别指示中央军委说:“李聚奎的军衔应该补上。”

得到毛主席的指示后,军委总干部部立即着手研究授衔事宜。但考评后才发现,李聚奎甚至可以被授予大将。

李聚奎在解放战争时职级并不高,只是东北军区后勤部的参谋长,为何有条件被授予大将呢?这还要从他光辉的革命生涯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救彭德怀,两俘敌师长

由于家庭比较贫困,李聚奎参加革命的时间极早,1926年,他不满12岁时,就参加唐生智的湘军,并有幸被分到彭德怀团。

在彭德怀的影响下,李聚奎很快就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所以到后来,他就跟着彭德怀一起进行了平江起义。

之后,在国民党的围剿之下,彭德怀只好带着部队退守白沙。

由于起义军的处境较为艰难,一些官兵的思想出现了动摇,有的人竟然动了要暗杀彭德怀,向敌人投降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彭德怀在军前讲话时,有一个叫雷振球的大队长,竟毫无征兆地冲上讲台,试图谋害彭德怀。

位于部队前列的李聚奎发现后,立即向雷振球飞扑过去,对方来不及反应,猛然摔在了地上。李聚奎就这样救了彭德怀一命。

不久后,李聚奎又跟着彭德怀上了井冈山,与朱毛红军完成了会师,井冈山的力量愈发壮大。但好景不长,蒋介石纠集军队,对井冈山展开了会剿。

毛主席在分析形势后,就命令部队边打边退,最终战略转移到了腹地更大的赣闽粤边区,开辟了中央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部队战略转移过程中,李聚奎一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不到十六岁,被提拔成了红三军二十七团团长。

中央红军开辟中央苏区后,蒋介石也变得更加紧张。

为了彻底消灭红军,他特命国民党陆军中将、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坐镇前线总指挥,指挥10万大军,于1930年12月底发动了“围剿”。

为了不辜负蒋介石的厚望,12月29日这天,张辉瓒亲自坐镇江西江西永丰的龙冈镇,指挥先头部队向我军进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敌军刚行进到江西永新黄竹岭附近,就遭到了李聚奎团的埋伏。

李聚奎先是率全团官兵,歼灭了敌军先头部队,随后又和其他部队一起,进一步包围了张辉瓒在永丰龙冈的指挥部。

张辉瓒为了突围,就将火力全部对准李聚奎团,发起了冲击,正在前头指挥的李聚奎不幸腿部负伤。

但他仍坚持不下火线,最后不但和兄弟部队一起,全歼了敌军第十八师,他所领导的二十七团,甚至还活捉了师长张辉瓒。

毛主席得知战况后,十分高兴,专门写下了“前头捉了张辉瓒”的著名诗句,而李聚奎也因功被提拔成为了红九师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失败后并不死心,很快又卷土重来,继续调集军队围剿中央苏区。

1933年2月,敌军五十二师师长李明率部集结在宜黄南部的大龙坪附近,试图要进攻我中央苏区。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侦得消息后,急命李聚奎说:

“你带部队奔赴敌驻地,偷袭敌军指挥所,尽量活捉敌首。”

李聚奎得令后,马上带部奔往大龙圩,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敌包围。随后,李聚奎创造性地让通常只打掩护的机枪连,跟着部队一起突击。

结果仅用了半个多小时,就歼灭了敌军,并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活捉敌首”的任务。战后,李聚奎被调任主力师红一师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冲封锁线,三次当先锋

1934年,蒋介石发动了又一次的围剿。但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红军之前连战连捷的状态不复存在。

反“围剿”斗争最终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了战略转移,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长征开始后,李聚奎的红一师毅然接下了,掩护中央机关进行转移的艰巨任务。在出发前,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李聚奎说:

“你们师在前面开路,任务艰巨,具体走什么路,不用请示,由你决定,但行动要迅速,否则大部队会被堵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聚奎果然不负所托,一路边做开路先锋,边断后,很快就掩护中央机关冲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

蒋介石见中央红军马上就突破了包围圈,于是就紧急征调重兵,在湘江一线构建了第四道封锁线。

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多地,中央红军与敌人鏖战多日,都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机关果断下令,让红一师支援前线。李聚奎得令后,不敢怠慢,立即带领部队,昼夜兼程急行军,最后在两天时间内赶到了全州附近的觉山铺渡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到阵地,李聚全顾不上休息,就立即指挥部队投入了战斗。为了攻下觉山铺,国民党专门派出两个师的兵力,带着飞机大炮,前来争夺。

红一师虽然击退了敌人屡次的进击,但敌人还是在源源不断地往上冲,阵地上空也时不时地飞来敌人的飞机。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李聚全只能命令红一师“人在阵地在”,打光队伍,也要保住阵地。在红一师的浴血死守下,中央红军终于突破敌人最后的防线,顺利渡过了湘江。

1934年底,中央红军逼近乌江时,贵州军阀王家烈又前来拦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时刻,李聚奎第二次充当了“救火队长”的角色,指挥红一师在遵义回龙场渡口附近,强渡乌江,打通了渡口,保证大部队的顺利通过。

强渡乌江后,蒋介石又在贵州境内的大渡河上设立封锁线,李聚奎则第三次担任先锋。

得令后,他率领红一师,在24小时内,冒雨奔袭七十多公里,夺取了安顺场渡口。

随后,又组织了渡河奋勇队,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最终冲破了敌人的火力网,登上大渡河的对岸,占领了滩头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毛泽东做出了高度评价:

“红1师在这次大转移中是立了功的,你们一直走在我的前面。”在总结长征历程时,周恩来也盛赞红一师旗下的红1团是“天下第一团”。

千里来寻党,抗战立大功

强渡大渡河后不久,红军两大主力实现了会师。为促进两军沟通,李聚奎作为红一方面军的骨干,转到徐向前部,出任红9军参谋长。

按照两河口会议的决定,两军应该共同北上,但后来,张国焘却出尔反尔,擅自带领红四方面军去了川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聚奎虽然进行了积极抵制,但最终没能阻止张国焘的阴谋。

后来,张国焘南下受挫后,不得不再度北上,但他到达甘肃会宁后,又提出了“打通苏联援助通道”的西征计划。

作为军人,李聚奎不得不又跟着部队开始西征。但西征军一进甘肃西部,就遭遇了“马家军”的围追堵截,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几乎全军覆没。

李聚奎所在的红九军,也只剩下了他自己。为了找到党中央,李聚奎乔装为叫花子,历尽艰难,最后才回到了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到毛主席后,他自责不已,但毛主席却安慰他说:“你是虽败犹荣!”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李聚奎先是到陈赓的386旅当了参谋长。

1938年3月,陈赓决定在邯郸到长治的公路上,设伏阻击敌人,但伏击点具体设在哪里,他本人并没有想好。

关键时刻,李聚奎提出了将伏击点设在距离主干道仅有25米的神头岭,并协助陈赓制定了“集中兵力,三面设伏”作战计划,从而取得了著名的神头岭伏击战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10月,为了壮大山东地区的抗日力量,中央又派李聚奎到鲁西北地区开辟根据地。

李聚奎一上任,就迅速带出了一支队伍,在黄河北面、津浦铁路西面的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军及伪军的势力。

在鲁西北干出名声之后,1941年,李聚奎又被调任岳北军分区司令员。当时,日军正在对岳北军分区进行扫荡,根据地陷入空前困难。

为了战胜困难,李聚奎带领军民,先后开展了精兵简政和生产节约运动,有效帮助军分区渡过了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扫荡无济于事后,1942年冬天,日军遂派重兵进攻岳北。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李聚奎先是果断放弃了岳北军分区驻地沁源,随后又带领军民开展游击战。

一面空室清野,孤立敌人,一面四处破坏,袭扰敌人,最终在1945年3月成功收复沁源。

为此,《解放日报》专门发表社论,称赞他:“是岳北抗日的一面旗帜。”

之后,李聚奎转战东北,保障抗美援朝,直到后来借调石油工业部,错过了授衔。但从李聚奎的个人经历可以看来,他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职级都特别高,立功累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授衔时,这两段经历所占的权重又特别高。按理来说,他也应被授予大将,但大将只有十人,不能再加,所以总干部只能授予他上将。

事后,毛主席遗憾地说:

“授上将确实是低了,没有他在长征中掩护中央机关,新中国成立,至少要晚上十年。”

但李聚奎得知情况后,洒脱地说:“能低不要高。上将就可以了!”

高风亮节,让人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