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感谢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群体?

不外是三种办法,要不发钱,要不给荣誉,要不给真情!

荣誉只能给到少数人,发钱应该但仍然不够,除此之外,更必须献真情、暖人心。

疫情后的第一个春天,2023年3月18日,武汉市的宾馆突然变得特别紧张,很多游客发现自己不仅预约不到门票,甚至连宾馆都订不到。

一问原因,发现是有些人把宾馆都给提前订走了,人数足足达到了1.6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本来寂静的武汉大学校园,最近几天,也是人潮汹涌、人头攒动。

他们又是谁?

答案让人眼圈发红、鼻头发酸。

原来,他们都是2020年,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前来支援的外省医护和家属们。

三年前,他们为武汉逆流而行,扛住了病毒泛滥的闸门。

三年后,武汉用最高规格的礼遇、最高级别的尊重,接他们回来看看。

看吧,这一幕幕让人泪奔的图景:

在机场迎接时,地勤工作人员向他们90度深鞠躬,以示礼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赏樱之路上武汉市动用交警,专车接送,以示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入住酒店后,工作人员给他们送上小卡片,以彰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武汉大学,大学生们给他们献上了一枚枚特殊的纪念徽章,以表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啊,当年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

如今,神州无恙,是时候兑现三年前的樱花之约。

面对这一幕,全网没有出现什么酸溜溜的声音,因为就算是再刁钻的杠精,也觉得这是医务人员应得的,觉得这和他们的付出相比微不足道。

虽说人心惟危?

天地之间有杆秤,这杆秤是人心啊!

的确,这几年,在咱们国家,最辛苦的人是医务人员,最忙碌的人是医务人员,最可爱的人也是医务人员!

无论是在前期的防控,还是放开后的“快速集中过峰”,受到冲击最大的,都是医疗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穿越疫情就和渡河、渡江一样,那么不恰当地比喻一下,这次闯过疫情,有点像非洲大迁徙里的角马过河:无数角马在同一时期穿越河流,很快就都到对岸去了。

在这支迁徙过河的大队伍里,那些冲在前面、负责保驾护航的角马,其实就是咱们的医务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一方面必须扛起抗击病毒的责任,一方面必须吸纳短时间、爆发式就诊狂潮,防止医疗体系被疫情击穿。

毕竟,每个医院医疗资源就是那么多,要承载起潮水般涌来的患者,只能依靠医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加班加点、日夜操劳,来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现状。

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家中也有老人、有小孩要照顾,

但他们为了守护我们的健康,选择了坚守岗位,甚至带病上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怪不得有人说:中国有全世界最好的老百姓,也有全世界最好的医务人员。

他们总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无论多么糟糕的局面,他们总能替国家和人民以血肉之躯和聪明才智硬抗下来。

正是有了这一千四百万吃苦耐劳、能征善战的医务人员,硬生生扛住了疫情的猛烈冲击,让中国这场疫情保卫战、让“快速集中过峰”,才没有演变成一场可怕的人道主义灾难!

这是一场台儿庄式的血战,抵御病毒进攻的,除了每个人的免疫力,就是中国一千四百万医务人员的奋力支撑!

等到疫情散去,这时候武汉请他们回来共赏樱花,更多体现的,是一种鼓励、一种致敬、一种无声的感谢!

因为,他们的付出应当被看见、被尊重、被记住、被牵挂,不仅是那惊涛骇浪般的一个月,不仅是那三年,而且是永远。

想想吧,疫情最艰难的时期,他们呼之即来,连夜冲到抗疫一线,不眠不休,救死扶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疫情吃紧的时候,他们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奋战不退,硬是把新冠野生毒株熬成了奥密克戎,默默为十四亿人民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

他们只有处房一张,却孤身对峙绝望;他们纵使污泥满身,却敢赌命运的枪;他们不是勇士,却胜似勇士,

而今天,当疫情退却的欢呼声传来之时,就是他们撤退之日,他们将挥一挥衣袖,从聚光灯下消失,退回到了自己那一隅之地,继续默默过质朴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把自己的牺牲和奉献,当成普通和寻常,而咱们对这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却应该永怀感恩之心,

2023年春天到来之际,让我们向援鄂医护人员们,向所有保护我们的中国医务人员,说一声感谢。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