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爆发,改编为新四军
- 1937年11月,崇安县(现在武夷山市)坑口的长涧源村,红旗招展,闽北红军独立师及各县红军游击队集合在这里。他们是历经三年游击战争,经受血与火考验的忠诚战士,如今,他们即将离开闽北,前往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集结。
四周挤满了闽北的乡亲,“保重、保重……”“赶走倭寇,早日回来……”战士们依依不舍地向父老乡亲挥手告别,心里默默地说:“等我们赶走日本鬼子,我们一定会回来!”离开了这片红色的土地,带着父老乡亲的期望,他们斗志昂扬地前往集结地。
-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猖狂进攻华北,妄图灭亡中国,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国共两党经过谈判,决定将南方八省15个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
-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按照军部命令,闽北红军游击队近800人(后发展到1500余人)在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集结,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5团。团长饶守坤,副团长曾昭铭(政委)
- 2月25日,新四军三支队5团从石塘出发,浩浩荡荡开赴皖南,汇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
第五团首任团长饶守坤
- 第五团与日军展开激战
1938年6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航运线,以策应对武汉的进攻,驻芜湖的日伪军加强攻势。日伪军沿青弋江不断南犯,国民党驻军节节败退,形势万分危急。新四军第三支队奉军部命令开赴皖南前线,接替国民党军144师在红杨树镇、青弋江一带的防务。第三支队进入青弋江西岸的西河镇地区,新四军第三支队接防前,红杨树镇已被日军占领。
新四军接手的防区是一片宽100公里、纵深不足50公里的狭长沿江地带。国民党144师、108师畏敌如虎,退缩到新四军三支队的后方。
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命令侦察员侦察敌情,收集日军情报,多次伏击下乡抢劫的小股日军。侦察员利用夜色掩护进入红杨树镇,对日军进行袭击、骚扰。游击战术是5团的拿手好戏,搞得敌人身心疲惫,无奈之下只好放弃红杨树镇,退回湾沚镇。
三支队收复红杨树镇后,不分昼夜构筑工事,随时应对日军反扑。没过几天,驻湾沚的日军纠集500多人,向三支队的防区马家园等地发起猛烈进攻。战士们沉着射击,打退敌人进攻,主动转移,将敌人诱致马家园、十甲村后,突然向敌人发起猛烈反击。消灭日伪军300多人,战斗长达6天,由闽北红军游击队组成的5团在战斗中冒着日军的炮火,与他们展开殊死搏斗,谱写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英雄的5团,后来又经历了几次保卫繁昌战,因为他们作战勇敢,歼灭众多日寇,取得重大胜利而名扬大江南北。
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 保卫军部,战斗到最后一刻
- 1941年1月,皖南新四军奉命北移,队伍编成三个纵队行军,5团所在的三支队和军特务团合编成第三纵队。5团作为后卫,任务是保卫军部。
在茂林地区,新四军遭到国民党重兵包围,1月7日,叶挺军长亲自到5团,下达命令:“5团原路返回,在高岭抢占高地,坚持三天,阻击敌人,掩护军部突出重围,前往泾县。完成任务后,你们可以分散突围。”
5团接受任务后,连夜赶往高岭,遇上抢占高地的国民党军179师一个营,经过一番激战,消灭这股敌人,他们在阵地上构筑简单工事,连续5次击退顽军的疯狂进攻。经过几天阻击,5团伤亡惨重,胜利完成阻击敌军的任务,他们又追赶上军部。
11日凌晨,5团到达石井坑,石井坑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坐落在东流山北侧的山沟里,东流山是石井坑的屏障,此时,战况激烈,叶挺军长命令5团到东流山接防,把教导纵队的同志换下来,掩护部队休整。 - 叶挺军长勉励大家:“今天,军部之所以把坚守东流山的任务交给你们,就是考虑到五团是一支过得硬的红军队伍,大家一定要坚守住东流山的阵地,东流山不能丢!”他指着坐落在小村庄的指挥部,接着又说道:“我叶挺就在这里,跟同志们同生死,共存亡!”听了叶军长的话,部队的情绪非常激动,战士们高呼口号:“坚决听从叶军长的指挥!”“坚决打退敌人的进攻!”“保卫军部!”
战士们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抢修工事。连续几天,敌人发动猛烈的攻击,重机枪扫射,炮弹不断落在阵地上,整营整团的敌人集团冲锋,都被5团打退。
战斗持续到12日傍晚,最后的时刻到了,战士们打光子弹,开始与顽敌拼刺刀,受伤的战士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赤手空拳的勇士抱住敌兵,滚下深谷。山谷里到处激荡“保卫叶军长”“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呼声。最后的战斗场面惊天地泣鬼神。
- 新四军三支队5团1千多名英雄,只有几十人在尸山火海中突出重围,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在东流山。这支由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的铁军,没有辜负闽北父老乡亲的期望,他们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建立不朽功勋。最后为保卫新四军军部,流尽最后一滴血,闽北人民永远怀念他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