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是摄影师用来塑造图像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入坑摄影”系列课程的第四章节中,我们将一同深入了解景深,以及如何使用景深来扩展我们的拍摄技能。

景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图像的呈现方式,并改变拍摄意图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该术语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说即专业又复杂,因为通常在文章和书籍中对景深的描述都只是一个专业性的定义,所以很难将其理解透彻。

如果您不想一页又一页翻阅枯燥的相关资料,不妨在本文我们共同进行一项小小的挑战。通过一个相对简单的方式,深入且系统的理解景深,并将其有效运用在实际的拍摄中。

我们该如何理解景深?

我们该如何理解景深?

什么是“景深”?从最基本的角度讲,就是场景的焦点范围。这是一个比较含混的定义,很难与我们的实际拍摄产生关联,所以我们需要切换角度,换一种适合的方式理解这一概念。众所周知在拍摄时,我们必须准确的对焦后才能获得清晰的影像。虽然每次拍摄只能有一个焦点,但是清晰并不只局限在焦点,而是以焦点为中心前后一段范围内的场景元素,该范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景深范围。

景深的大小并不是恒定的,会根据相机的不同设置发生改变,我们通常可以用浅(小)景深或深(大)景深进行描述。借助景深可以改变构图元素对观众的视觉反馈。

例如在风光题材的拍摄中整个图像本质上就是主体,所以我们需要使用深(大)景深同时保留所有元素都在焦点内,确保整个图像都是清晰的。

相反在人像题材的拍摄中,通过一个浅景深可以选择性地从背景中分离出主体虚化周围(景深范围以外)的环境或背景中分散注意力的细节元素,同时创建散景效果消除背景的杂乱。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该如何获得浅景深或深景深?如何将景深应用到实际拍摄中?很多人都在和我们讲利用景深的优点,但是很少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不应该把时间用在尝试上,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完全理解概念本身。

影响景深的“四要素”

影响景深的“四要素”

很多摄影初学者通常都会存在一个误区,总是认为浅景深与大光圈相互绑定,只有昂贵的大光圈镜头才能实现非常浅的景深和漂亮的散景,因此忽略了影响景深的其他几个变量。影响或控制图像中景深的因素有四个:光圈、焦距、距离和画幅。前三个因素很容易被摄影师控制,最后一个因素稍有些复杂,接下来我们将对此逐一进行了解。

光圈对景深的影响:

光圈不仅控制着镜头的进光量,还对景深产生着重要影响。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原理(理解即可):光进入大光圈的镜头时,需要从离透镜光轴很远的位置通过。因为像平面的夹角比光通过光轴的夹角更大。当光线在像平面前或像平面后会聚时,由于角度较大,在像平面上会产生较大的模糊点,因此会产生较浅的景深效果。反之亦然,光通较小的光圈时会更接近光轴。离焦的光线在像平面之前或之后相交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会更近,从而在像平面上形成一个更小的模糊点。从而将获得一个较大的景深效果。

因此,要使照片具有更浅的景深,我们需要一个较大的光圈(较小的F/值)。如果想要较大的景深,则需要使用一个小光圈(较大的F/值)。

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焦距不仅仅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场,也会改变其景深。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深。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原理(理解即可):因为较短焦距的镜头和像平面靠得更近,所以离焦点更靠近像平面,最终较短的距离会产生一个较小的模糊点,实现较大的景深。如果将镜头从像平面移得越远(焦距更长),这意味着离焦交点将产生在离像平面更大的距离上,获得着更大的模糊点,导致浅景深效果。

因此,长焦更容易获得浅景深效果,而广角更容易实现一个较大的景深。

距离对景深的影响:

对景深影响最大的变量是与被摄主体的距离。与被摄主体的距离越短,景深越浅。反之,距离越远,景深越深。

原理(理解即可):当离被摄体较远时,光线通过透镜的路径会变窄,失焦光线在像平面前后相交时,会产生较小的模糊点,从而产生较大的景深。相反把相机靠近拍摄对象,光线必须以更大的角度相交于图像平面,距离的变化会产生更大的模糊,因此景深也会更浅。

如果想在图像上有一个浅的景深效果,尝试靠近拍摄对象。相反地,如果想要更大的景深,就离拍摄对象远一点,这样更多的背景会出现在焦点上。

画幅对景深的影响:

画幅的大小对景深也有这一定的影响。画幅越大,产生的景深越浅。画幅越小景深也就越深。

全画幅和裁幅拍摄的两张照片之间的景深是一样的。但是,全画幅相机在拍摄中有更广的视场。所以为了补偿,我们需要把物体拉近,或者放大焦距以达到相同的主体比例。从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中,我们注意到两者都会产生更浅的景深效果。

虽然这些变量可能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在可视化的拍摄中,我们仅需简单的练习,就可以了解每一变量的改变如何影响图像的外观。

景深的特殊性质

景深的特殊性质

关于景深还有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特殊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景深和它的创造性用途。

对焦平面垂直于拍摄方向:如之前我们所提到的景深会使以焦点为中心前后一段范围内的元素清晰锐利,那么该范围也将形成一个对焦平面,该平面垂直平行于数码相机中感光元件所在的像平面。 运用此对焦技巧,可以让不同位置的两个元素,通过更改相机角度的方式处于同一对焦平面(同时产生清晰锐利的效果)。

例如上图的人像作品中,虽然面部与手部并非在同一位置,但是通过更改相机的角度使其两点垂直平行于相机的拍摄方向,对其中一点进行对焦即可保证两点都在焦点范围内。改变观众对图像中元素的视觉重心,让两点产生极大的视觉联系。

景深在实际拍摄中的运用

景深在实际拍摄中的运用

景深可以将构思得到更好的展现。内化这个概念,可以让我们通过照片,成为一个沟通者。但是,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参考一些常规的应用方式,帮助我们对“在哪里对焦”和“使用什么设置”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当然这也取决于我们脑海中的摄影类型和目标。

浅景深分离主体:使用浅景深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到某一点。如果整个图像是清晰对焦的,观众就很难知道你想要显示的是哪些细节。浅景深可以帮助我们的主体从一个杂乱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这在人像中很受用,并且在拍摄产品、静物、特写和微距摄影时,它也非常方便。浅景深对于运动摄影也很有效,在许多情况下,您希望将运动员与背景分开以引起注意。这样的结果还可以帮助您增大光圈提供更多的光线,以足够快的快门速度定格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