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的集成电路业销售额超过8800亿;2021年,超过1万亿;2022年,超过1.1万亿。

把时间尺度拉大一些,中国集成电路业的销售额从2016年的433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045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25%。

2019年以来,投资者、分析师、从业者等不同视角对芯片行业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从业者对行业的发展是比较悲观的,对于行业薪酬、技术瓶颈以及各种环节的不均衡深有感触,认为短期内很难有所突破。

星空君尊重他们的专业水准,但自己仍然是乐观主义者,认为市场可以培育技术。

美国的芯片业受益于WinTel联盟给欧美输出PC,从而迅速成长成庞大的高科技产业。那个年代,中国芯片产业没有发展起来,并不是缺乏技术,而是缺乏市场。

只有科技部、石油部等少数领域使用大型计算机,根本支撑不起自研芯片的良性循环。

但手机时代不一样了,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未来,万物互联的IoT市场更不一样了,我们自己的市场足以支撑起整个产业,从人才到技术。

所有的困难,在庞大的市场需求面前,都是短暂的。

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有动力投入研发资源,来分食这个大蛋糕,同时把这个蛋糕做得更大。

比如,中国的资本市场就吸引了刻蚀机领域的全球顶级大牛尹志尧回国创业,他领导的中微半导体已经实现了3nm刻蚀机的领先。

虽然刻蚀机和光刻机不可同日而语,但在芯片制造领域实现了局部领先,这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也因此吸引众多芯片行业的华人专家回国效力。

当我们有了无数个钱学森,还愁造不了火箭吗?

一、低端芯片:电源管理芯片

在“围剿”高端芯片产业过程中,中国的面板和光伏产业给打了两个样:先把中低端吃干抹净,让对手只能专注高端别无选择。

三星在LCD领域的低端领域,甚至被迫采购京东方的产品,因为自己的产品成本过高毫无竞争力。而在高端技术的冲击过程中,研发成本过高,试错成本巨大,都会延缓。

电源管理芯片领域,曾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如今国产货大行其道。

必易微的核心业务是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尤其以LED照明领域为主。

目前产品线已经扩充至 AC-DC、DC-DC、驱动 IC、线性稳压器、保护芯片、电池管理芯片等,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网络通讯、计算机、电源转换及储能等领域,为国内主流厂商提供电源管理芯片一站式解决方案。

不过,公司2022年业绩表现不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受市场因素和经营费用的双重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出现下滑,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2,581.63 万元,同比下降 40.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796.35 万元,同比下降84.16%。

二、上市即巅峰,洗不清的嫌疑

据公司年报,业绩骤降的原因有三个:

1、公司驱动芯片毛利率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 2021 年芯片供应短缺,通用 LED 照明领域生产厂商采取了较激进的备货策略,因此 2022年呈现出较长的去库存周期,供需关系变化导致通用 LED 驱动芯片毛利率下降明显,影响了驱动芯片的整体毛利率。

2、公司部分通用产品销量出现下滑

2022 年全球消费市场下滑明显,公司通用 LED 驱动芯片、通用充电器/适配器芯片、小家电芯片等部分产品受到较大影响,销售数量同比下滑较多。

3、公司人员规模扩充较大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巩固 AC-DC、LED 驱动的技术优势,拓展 DC-DC、电机驱动控制、栅极驱动、电池管理等产品领域,公司仍持续加大相关领域的研发和推广投入,以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吸引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报告期末,公司总人数较上年同比增加47.91%,其中,新增研发人员 81 人。

不过,这些理由并不是特别充分。

因为剔除掉2021年的异常影响外,公司2022年的净利润甚至比2020年还要差。

考虑到公司2021年上市,很多上市公司存在着“上市即巅峰”的情况。

通过和客户、供应商通力合作,把报表做的好看,美化招股书,从而较容易通关IPO。

三、小米参股

据招股书,公司在 LED 照明领域已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如得邦照明、飞利浦、佛山照明、凯耀照明、朗德万斯、雷士照明、立达信、木林森、欧普照明和阳光照明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公司在通用电源管理领域实现了产品性能升级,已服务的终端客户主要包括帝闻、坤兴、努比亚、欧陆通、天宝和紫米等;公司在家电及 IoT 电源领域已与知名企业如奥马、海尔、九阳、美的、苏泊尔、小米和小熊等开展合作。

公司和小米的合作不仅仅是客户这么简单,从大股东来看,第八大股东是小米长江产业投资基金,持股3.26%。

一方面,作为重要的供应商,为了确保供应链的安全,小米投资了较多的生态链企业;另一方面,国产消费电子从事芯片研发的企业越来越多了。

无论是小米还是OPPO还是vivo或者是荣耀,都在一定的领域推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产品。

不远的未来,国产芯片大规模自主可控将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