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海内外相继发布最新生成式AI模型,无论是GPT-4、微软Microsoft 365 Copilot还是百度的“文心一言”,都在不断催化AI生态的发展,其背后的大型语言模型技术成为了市场主要焦点。

大型语言模型本质上是在生成式AI之上,通过对大规模语料库的学习,达到百亿或千亿级别的参数量,来理解人类语言的问题和答案之间的关系,可以打破过往的线性增长规律,实现跃升式的突变,而产生的最直观影响就是智能交互机器人的应用,普遍叫做“聊天机器人”。

回顾智能交互机器人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从早期的基于规则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的结合,到中期引入深度学习技术和预训练模型,发展到如今的大模型时代,不断根据用户的语境,情感和偏好提供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其最早入局的开发者也享受到了新一轮技术突破的红利。在3月初,国内领先的智能人机交互企业- 小i机器人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并挂牌上市,发行股票代码为“AIXI”,成为国内认知智能的第一股。

从企业的背景资料可见,小i机器人早在2004年在MSN上率先推出了Chatbot(聊天机器人),是国内最早应用这一技术的产品,终端用户在2008年突破1亿人。

在成立的20余年里,通过人机语音交互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小i机器人拥有核心自主研发的智能交互机器人知识产权,在多个垂直领域积累沉淀了海量的知识库和语义库,具备将特定行业语料与大语言模型相结合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

相较海外的语言数据库,小i机器人的优势体现在其庞大的中文语料库积累和中文语义理解。经过大规模机器学习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更加有利于打造更中国化的模型,从而提升内容输出的准确率。以智能客服为例,小i机器人积累了全球最大的中文语义库和领域知识库,除普通话外,新一代智能客服还支持包括粤语在内的多语种。

纵观大语言模型的技术突破历史,无不在向市场告诫商业化的比拼是场景和数据,而不是算力。深挖垂直领域应用逐渐成为行业的共识,小i机器人凭借海量语料库的积累以及强大的人机交互能力,在商业化落地层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目前,小i机器人智能客服系统已经接入金融类、通讯类,核心客户涵盖近千家企业及政府机构,客户名单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华为、小米、万达、东方航空等行业头部企业,小i机器人的成功经验,已得到商业实践验证与客户的高度认可。

与此同时,对垂类市场需求理解深刻的小i机器人,不断拓展AI+智能客服、AI+建筑、AI+智慧城市等领域,并探索AI+游戏、AI+农业、AI+工业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多元化产品及产业形态。

随着商业化落地场景和行业的不断丰富,为小i机器人带来大幅的业绩提升。招股书资料显示,2021年,小i机器人营收实现3252万美元,同比增长134.6%,并于同期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337万美元。

未来,在大语言模型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生成式AI应用领域的拓宽时代下,有着海外资本市场的加持,小i机器人有望迎来更高的投资价值定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