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不该从小给孩子灌输“家里没钱”这种思想?

有网友抱怨自己家里明明家境还可以,父母却总是说“太贵”““你要懂事,省点花”“少花钱”“之类的话。这种方法让她觉得每一个愿望的实现都必须伴随着一种非常大的负罪感,会使得她变得更加害怕有愿望,从而尽力抑制内心的想法,减少愿望,甚至没有愿望。

这种负罪感让她成功地塑造成了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形象,但也使得她更敏感,更不自信,更没有安全感。

其实这个问题首先是你是否真的能判断出家里是否有钱?就像这个网友说自己家境还可以,所谓的还可以是什么标准。其实社会上更多的父母是打肿脸充胖子,而不是故意隐藏财富,那些故意隐藏财富的都是电视剧里的故事,现实生活中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形象往往喜欢在孩子面前吹牛说大话,很容易造成孩子对家境的误判。

假设对家境的判断没出现偏差,家中确实富足,但父母依然如此,那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节约精神,怕孩子从小大手大脚,故意隐藏家境讲家里没钱,这个问题不大,等养成好习惯,也就是所谓的懂事后,自然也就会对孩子改变态度。

而另一种则是“PUA”了,“我都是为了你,都给你花了,因为要给你买所以爸妈都舍不得花。”这种道德绑架式地把愧疚强加给孩子的行为,我并不认同。

还有就是物质生活上可以穷养,但是学习、知识、精神不能穷养。比如有趣的书,良好的家庭氛围,经常去博物馆、图书馆、书店之类的。

不过现在也有一些孩子根本不懂得节约,也不管家里有钱没钱,他只管伸手要钱,不会体谅父母,只在乎自己没钱花,不在乎父母挣钱也很困难。你一拒绝,只会抱怨你没有钱,你为什么要生我?

所以更多的父母应该适当表达家里不是很富裕这一事实,毕竟大部分家庭都是老百姓,没几个真是有钱的,所以说实话并不丢脸。但不能无时无刻用洗脑的方式,毕竟孩子听多了也会觉得烦,还要看孩子花钱的去向,如果是一些有益的,正向的,且家庭可以支出的,还是要支持的,比如买书、学习、兴趣班之类的,如果是一些娱乐性质的,比如游戏、追星、刷抖音礼物则可以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