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事关科技自立自强、民族复兴伟业,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极具战略意义。夯实构建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必须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体系,让更多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开展强大的基础研究,需要足够多的基础研究优秀人才作支撑。探索建立拔尖人才早期发现培养机制,在基础教育阶段给予学生尤其是具备科学家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更多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涌其思,畅其想,成长其个性,寻找到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深入开展选拔招生改革,以“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为基础,开通各类人才专项和二次选拔等渠道,真正把在基础研究上有志向、有兴趣和有潜力的人才选出来。逐步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基础学科专业招生规模,让那些天才、奇才、偏才和怪才投身到基础学科研究中。

创新型人才是加强基础研究的关键,是推进原始创新的主力军。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阶段,中小学校是孕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加强大中小学协同育人,构建中小学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初高中基础学科创新实验与学科竞赛,深化高校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改革实践,推进小班化、个性化教育教学探索,让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走对路不跑偏,引导他们快成才、多成才、成大才。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加强长期跟踪督导,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全面跟踪,从全局观察、反思和改进培养方式。

基础研究需要怀着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信心传递科学薪火。这就要求创新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建立“长周期、破五唯、科学性、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引导激励广大基础研究人员心怀热忱、轻装上阵,从容找准方向、摆正心态,捕捉有价值的学术前沿,淡定面对挫折磨砺,欣然收获重要创新涌现。

基础研究的科研作风和学风是决定科技事业成败的关键。开展基础研究,不仅需要持之以恒的兴趣热情,需要抵制诱惑的超然心态,更需要“不怕坐冷板凳”的执着坚守。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是做好基础研究的“生命线”,广大基础研究人员要真正摒弃学术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为科技创新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广泛宣传基础研究等科技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总而言之,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实现更多“从0到1”的重大创新突破,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为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